镇安因有大板栗而获得“中国板栗之乡” 的美誉。暮春之际,步入镇安县境,看见漫山遍野,一树树栗花汲旬河乾佑之膏泽,正倾吐着一股股沁人心脾的芳香。中秋前后,漫步镇安大街小巷,一棵棵栗树纳陕南秦岭之灵气,孕育的一颗颗棕红油亮的镇安板栗正变成钞票……
镇安板栗,镇安人的骄傲
谈起镇安板栗,深处山清水秀的镇安人就会自豪地告诉你:镇安板栗全国有名,那绝对称得上是纯绿色、无污染的高级营养食品。板栗在陕南秦巴山区各县均产,尤以镇安板栗最有名,荣获“中国板栗之乡”之美誉。这是由于镇安板栗历史悠久,产量最多,质量最佳而得名。
镇安板栗为壳斗科栗属,落叶乔木,单叶互生,花单性,雌雄同株。据史料记载,镇安板栗树历史悠久,早在周代已有生长。至明嘉靖年间,镇安人就已经在板栗栽种中运用嫁接技术,用良种板栗树在野生毛栗树上嫁接,可见当时的板栗种植业已经初具规模。
镇安板栗曾是镇安农民的救命粮。栗子既是“干果之王”,又是果、菜、粮、药。栗子所含淀粉较多,可代替粮食。以栗作粮,在镇安民间一直流传着有趣的故事:古时候,有一家穷苦人,住在大地主的一间破房里。那年庄稼颗粒无收,孩子们饿得哭啼不止,父母急得肝肠寸断。后来,孩子不哭闹了。细心的母亲仔细观察,发现他们整天抠墙土吃。原来,那墙土是用栗子粉做的。地主为了备荒,把栗子蒸熟磨面,脱成砖坯,晒干砌墙。
解放前,镇安板栗救过红军的命。采访中,家住镇安县柴坪镇松柏村年近九旬的老人张德胜告诉记者,当年李先念的部队路过的时候,他就用镇安板栗粉救过一个老红军的命。张老回忆,解放前,红军部队和当地的土匪干上了,一名红军受伤,藏在他家里,告诉他自己是李先念的部队,希望能得到帮助。“我们那时都还小,家里也没有吃的,没办法我才想起来母亲用小磨磨出的栗子粉。我就用开水冲着给他喂,那名红军就这样把伤养好了。”张老说,鲜板栗烂得快,农村很多人就把坡上的毛栗捡回来用水煮熟,然后晒干保存,一年半载都不腐烂。荒年来时全家没有吃的,就用石磨把晒干的熟板栗磨成栗子粉加在一些野菜汤里吃。张老接着讲,就凭着那位红军伤好走后留下的一张纸条,最后他就成了镇安为数不多的解放前就入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享受国家的津贴补助。
建国后,镇安板栗逐渐被重视。1960年,国家林业部在镇安考察,在境内梓桥沟发现一棵栗树元老,已200多年了,仍健壮旺盛,枝繁叶茂,每年还能产几十斤板栗。也就是那一年,林业部正式命名镇安板栗为全国优良品种,成为众多栗中之佼佼者。从此,镇安板栗便以其品种优良,颗粒肥大,栗仁丰满,色泽鲜艳,肉质细腻,糯性较强,甘甜芳香,含糖量高,营养丰富而著称于世。1986年,镇安板栗被国家列入星火计划项目,1990年被确定为陕西省名特新优商品基地,1996年荣获中国西安名特优新干果金奖,先后两次荣获中国杨凌农业科技博览会后稷金像奖,1998年被国家技术监督局确定为全国板栗标准化生产示范县,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
镇安板栗名气虽大,但是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有了第一家板栗加工企业——镇安板栗罐头厂。由于体制问题,技术限制,产品单一,全县唯一一家小型的板栗罐头厂没几年也倒闭了。于是,镇安板栗成为了其它品牌的原材料输出地,一到秋季,商贾云集镇安,但是经常出现栗农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无奈之下,县城周边一些农家乐用栗子做成各种美味的菜肴来吸引顾客。像农家乐里有名的“板栗烧仔鸡”“爆栗子鸡丁”“栗仁炖猪肉”等陕南乡土风味名菜,很受外地顾客欢迎。后来县城有了一些小型的冷冻库后,才出现“糖炒熟栗子”的小作坊,从此一年四季在镇安大街小巷栗香四溢,外地游客到镇安总要买上几斤熟镇安板栗尝尝。
爱镇安 - 镇安县第一新闻门户网
更多镇安县新闻资讯请关注爱镇安(http://www.izhen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