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评简政放权:还活力于市场
简政放权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最期待的是什么?能为市场带来怎样的活力?从今天开始,《央视财经评论》推出系列节目五评简政放权。第一期节目,我们从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1枚公章取代了过去109枚公章的事实说起。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简政放权,企业最期待的是什么?
9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天津考察调研。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办事大厅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过去审批事项多,各部门审批章共有109个,现在通过减少审批、整合职能等改革,滨海新区成立了全国首个“行政审批局”,将分散在18个不同单位的216项审批职责归并到一起,只需盖一个章。在李克强总理的见证下,109枚公章被永久封存在一个长方形的箱子里,成为历史。
杨燕绥:简政放权 把投资决策的权利交给市场交易的双方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从109个到1个,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两件事情,首先是过去要审批,现在不审批了,那这属于放权。还有就是还需要审批,但是它变成一个窗口,剩下变成政府的内部流程,这样一整合,内部有很多部门就不需要了,这叫简政,所以这样一放权,一简政,那么把投资决策的权利给大学生创业者,给投资的投资者,给市场交易的双方,由大家来决定,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这绝对能释放出很多红利来。
现在高科技,信息时代了,大家竞争激烈了,做和不做要第一时间来决定,所以就开始放权,法定时候来决定政府到底做什么,不做什么,有些事情他是需要政府审批的,他涉及到安全的问题,涉及到对客户,消费者负责任,涉及到国家的重大规划和资源利用,这时候还真是政府需要审。但是剩下的可能政府不要审,但审什么不审什么由法律来定,法律定审一二三,剩下的都不审了,那么这个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市场做就市场做,政府的本质不是审批,但如果需要审批,他需要给出理由。不是所有的都要减掉,也不是所有都要保留,从109到1,背后还有一些政府操作还是在审,那么到底审什么不审什么,不在数量,在他是不是真正需要,这需要法制。
刘戈:设立审批职能一方面是有权利 一方面是有寻租的冲动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在新华社的报道里我看到一个细节,就是总理拿着那个章说,这章做的很结实,不知道要盖多少个章,这个章才能够完成它的寿命,这个章在过去不知道束缚了多少人。的确,一个章看起来是这么小的一个铁疙瘩,或者是一个木疙瘩,但是实际上它像一道绳索,很多企业前进的动力会被这个绳索羁绊,很多活力焕发不出来。现在把这些章变成了一个章,对于消费者,对于办企业的人,对于所有的这些办事的人来说,真是又省时又省力又省钱。
2001年,我们就成立了简政放权的办公室,在第二年的3月份,当时就减了700多项,那么后来有一个总结,在那一轮的简政放权过程当中,减掉了68%的行政审批手续。但是反过来一看,就看天津的滨海开发区,它是2009年成立的,新成立一个机构居然也会有109个图章,为什么?也就是说这个太难了,因为对于每一个政府部门来说,当时在设立这个审批职能的时候,他都有他的理由。一方面他有权利,另外一方面,这里面也有一些寻租的冲动,而且这是我们之前这样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思路所造成的。也就是什么事情我要为你作主,我之前就要对你进行一个审批。现在在这一轮的简政放权的改革当中,更多的我们强调的是另外一句话,如果可以通过事后监管,或者是其他的间接监管能完成的,那就不需要审批。也就是说大部分审批是不需要的,根本不应该存在的审批应该把它解决掉。
有一个例子,前几个月,东北有人想办一个养老院,结果用了8个月的时间还只是走完了第一步,那么第一步的过程,就是解决土地的转让挪用的问题时,就盖了133个章,已经走了好几十个单位。所以大家觉得,现在办一个国家鼓励支持的养老事业,仅仅是走第一个阶段,就已经133个公章了,这的确构成了一个阻力。所以每一个部门在设置这个部门的时候,或者设置他的权利的时候,他都会有一套他存在的理由,但是我们现在就是一定要把它反过来。就是说如果这件事情我不通过事前的监管和审批,那么他出了问题以后,反过来再去找他,那么这样一种思路的变化,才是我们行政体制变化的一个根本的出发点,所以我们不仅仅是要减少数量,更重要的是把很多行政审批存在的土壤给刨掉。
杨燕绥:简政越快的地方 获得红利的速度也会越快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GDP是一个总数字,这背后缺乏很多精细化的评价,当我们不单纯追求GDP了,我们要知道就业率,我们要知道大学生能不能创业,我们要知道私营企业能不能发展,我们要知道国有企业有没有效率,这些形成指标以后,他就必须要简政。那么这时候,简政越快的地方获得红利越快,人员资金就会向他流动,那些简政慢的,抱着权利不放的,他的效率慢,那人才资金就不向他流动,所以改的越快的获得红利越快,改的越慢成本越高。
实际上除了事后监督,还可以事前指导,比如你要办养老院,那么政府有一个信息系统,信息第一土地,土地是公有的还是你购买的,第二,你的资金,第三,你针对你的人员资质,你想搞医养结合,你有没有符合资质的医生,第四,你针对哪个群体,这些都设计成一个很好的网络,就跟现在小孩玩游戏一样,能通过不能通过。这样设好以后,你现在想办了,你就根据你的情况往上填,填的地方符合,你就通过,不符合你就不能通过,最后你都能通过了,说明你已经完全符合现在相关的法律政策,然后你就可以办了。
刘戈:当务之急是放权 首先是取消审批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讲一个完全相反的案例,同样是发生在绥芬河,绥芬河离俄罗斯的海参崴大概也就是二三百公里的距离,但是在俄罗斯那一段路不太好走,开车通常要一天的时间。1993年,有一个商人想在绥芬河搞一个直升机的飞机场,他做了一个申请,筹建了公司,但是最后申请下来,那个机场可以使用的时候是10年以后。审批下来了,但是商机错过了,因为很多时候商机是稍纵即逝。的确开办一个机场需要的手续非常的多,但是是不是需要10年的时间?你看似是一个章的问题,但是对于千百万的商人们来说,就是赚钱的大把机会。
#p#分页标题#e#服务的动力是一方面,其实有的时候你未必需要那么多的服务。我们退一步来说,即使这个服务你跟不上,你只要把权利放开一些,市场就象一匹马,它有自己跑的动力,这时候是需要有缰绳的,但是缰绳有一根就够了,你不能搞109根缰绳,这个马就没法跑了。现在来说当务之急先是放权,先是取消审批,接下来政府长期要做的是服务能够上来。
杨燕绥:政府不在前台去审批了 在后台做好指导和服务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去年国务院35号文件说,10个床位就可以办一个老年护理院,这对于愿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有现在大龄人员创业就业是多好的机会,为什么到现在没看到一个人来做呢?如果你让一个10个床位的人去面对那100个章,他怎么能做到呢?所以这时候要求政府不是在前台去审批,说你可以做,不可以做,而是你到后台变成指导和服务,你把做这件事的标准,国家都把它法制化,把它阳光化,而且变成信息化。就像设计游戏一样,一道一道的规则让个人去填写,符合条件,最后他全通过了,他就可以做了,这样大家也方便了,而政府的指导作用和服务作用也做好了。
这是个职能转变问题,你不在前台去审批了,你在后台要做好两件事,前面指导后面服务,那实际上政府要做的事情还是很多,他只是职能的一个转变。后面你要做好指导规则,上系统,你得很好的立法、科学的立法,还得对全民进行教育,再设成统一的平台和系统,大家在网络上,坐在家里就可以找到政府,就知道我该做什么不做什么,这里实际上大量的要学习。
杨燕绥:市场的事情市场决定 政府的主要职责不是审批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政府要做政府该做的事情,我们从十六大,十七大都在讲简政放权,为什么做不到?一直没搞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直到十八届三中全会说清楚了,市场的事情市场决定。政府本身的主要职责不是审批,所以现在政府部门要审批的话,必须给出理由,而且得高效操作,否则就不需要你审批,这个原则说的很清楚。
当然后面要立法,政府到底审什么不审什么,第一次真正把政府市场的关系变成党中央的文件,说清楚了,再加上我们现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也在推进,民生也在推进,所以随着GDP唯一指标变成一系列指标,就把政府的价值文化都会改过来。如果不能尽快改革,成本会很高,跟不上的话,他可能就要被挤出去的。当风向标转了,人们必须跟,不跟他就要落后。
你现在只要说我不光要看GDP,我首先要看就业,老百姓有钱去消费,企业有定单,大学生有岗位,你把这样的关系理过来,就业是个重要指标,你看他搞不搞产业结构调整。还有整个财政税收收入当中,个人所得税要占到百分之多少,你看他放不放权。产业结构里服务业要占到70%,如果这些变成指标,你看他改不改,他不改,他就玩不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