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度垃圾短信数超176亿 2014-08-04 来源: 作者:尹新 7月31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手机安全报告《2014年二季度手机安全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累计截获Android平台新增恶意程序样本超过84万个,其中新增恶意程序样本约62.5万个,这一数据较2013年第二季度增长381%,较2014年第一季度环比增长191%。第二季度拦截各类垃圾短信176.8亿条;平均每天拦截垃圾短信1.94亿条。第二季度用户举报各类垃圾短信5824万条;平均每天举报垃圾短信64万条。 报告显示,资费消耗类恶意软件的感染量仍然保持最高,占比为62.9%。出现这种情况与黑客、应用厂商、推广联盟联手恶意推广不无关系,黑客最终赚得大笔收入,而手机用户却要付出流量耗损的代价。 在感染地域方面,报告显示广东省为恶意手机程序感染的高发区,数量达到712万人次,浙江、江苏、河南、山东等地紧随其后,感染量均超过200万人次。而港澳台和西藏等地感染量较小,在10万人次以下。恶意程序危害最大,感染量最多的是吸费程序,还有窃取隐私程序。 360手机安全专家指出,吸费类手机木马能给黑客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因此更受“青睐”。而对于用户来说,一旦发现手机流量、话费出现异常消耗,就需要提高警惕,排查手机中是否藏有木马,以免自己成为黑客的“取款机”。 从第二季度用户举报的垃圾短信的内容来看:广告推销类垃圾短信数量依旧最多,占比高达77.6%;其次为违法信息、诈骗信息的垃圾短信,占比分别为12.1%和4.6%。在种类众多的骚扰电话中,房产中介需要特别引起注意。面对近年多变的市场,频繁拨打电话推销房产成为其主要广告手段,而这无疑为普通民众造成了不小的骚扰。 另外,报告中电信类诈骗(诈骗电话、短信)虽然占比不高,但看似乐观的数字背后却隐藏着不安的事实:一方面骗子往往通过各种恐吓诱人骗局进行诈骗,让人难以防范。另一方面由于伪基站等技术手段为犯罪分子所利用,诈骗短信比以往更具迷惑性。骗子可以轻易冒充银行服务号码,发送有钓鱼网址的短信内容,诱使受害者点击,并伺机盗取其隐私信息,甚至银行卡账号密码,窃取银行存款。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