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是陕西省商洛市所辖的建制县之一。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商洛市西南部,汉江支流乾佑河与旬河中游,东西长175.5公里,南北宽72.5公里,总面积3477平方公里。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山大沟多,耕地少,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镇安县是全国科普试验县,全国医改试点县,陕西省园林城市,陕西省卫生县城,其中镇安大板栗以个大色润、甜脆可口、颗粒饱满、营养丰富、品质独特而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板栗之乡”。自古是西安通往安康的要道,是联系陕西与湖北的天然纽带,素有“秦楚咽喉”之称。 镇安县历史悠久。夏朝属酆(丰)域之地;殷商、西周为蜀地。春秋时属楚之酆地,战国时归楚郇阳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镇安属汉中郡辖地。 西汉时,镇安属汉中郡西城县辖地。 东汉末期(公元188年~220年),镇安归益州汉中郡。三国时属郇阳辖地。 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分京兆南部及平阳北部设置丰阳县,属上洛郡,辖今山阳、镇安、柞水。东晋建 武元年(317年)撤丰阳,镇安属上洛郡辖地。北魏太安二年(456年)复设丰阳县,属上庸郡。 武则天通天元年(696年)分丰阳西(即今柞水县界牌湾以南、宁陕县的东北部及镇安县辖地)置安业县,属商州。镇安从此时起开始设县。唐景龙二年(708年)安业县属京兆府。景云元年(710年)改属商州。乾元元年(758年)改名乾元县,属京兆府,继还属商州。后汉乾佑二年(949年)改名乾佑县,属京兆府。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乾佑县属永兴军路。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县属该路京兆府。金朝废县,降为乾佑镇,入咸宁县隶属西安府。 元代,咸宁属陕西行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复设乾佑县,属金州辖。明洪武八年(1375年),复为乾佑巡检司,属咸宁县辖。 明景泰三年(1452年秋),因咸宁、长安二县民居分散,故在乾佑巡检司北置县,取名镇安,属西安府。成化十三年(1477年),改属商州。 清雍正三年(1725年),镇安属商州辖,商州直隶陕西省。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西安府建制,镇安由汉中道管辖。民国22年(1933年)废除道的建制后,镇安由陕西省直辖。民国24年(1935年),镇安县改属中华民国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至1949年。 1949年11月,镇安县全境解放,隶属陕南行署商雒分区。1950年属商雒专区。1958年12月,柞水县并入。1961年9月,恢复柞水县。1964年商雒专区改名为商洛专区,1970年商洛专区改称商洛地区,镇安均属之。2001年8月31日,商洛地区改为商洛市,镇安属之至今未变。
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镇安地处秦岭南麓中段。东与山阳、郧西接壤,西与宁陕相连,南与旬阳毗邻,北与柞水交界。全县辖14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48个行政村, 6个社区,1011个村民小组、35个居民小组,28.4万人。镇安设县于公元696年,至今已有1305年的历史。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创造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镇安是中心区域之一。解放战争初期,李先念率中原突围部队进入陕南,又一次创建鄂豫陕边区革命根据地,镇安是一分区的主要辖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