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前夕,在上海某预备役高炮师实战化演练中,由上海电信公司铺设的1600多公里光纤发挥了显著功效:各作战单元在“战场神经”支撑下,沉着应对强磁干扰,协同作战,战果频传。这是军地开展科技拥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进程中,该师和驻地党委政府形成共识:新形势下的拥军工作,不仅要有科技含量,更要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为此,他们在由传统的送猪送羊向科技拥军转型同时,拥军内容向战斗力建设聚焦。 年初整组点验时,闵行区中心医院优先安排医疗骨干力量和先进设备加入预备役,并主动提出对部队后方医院、野战方舱、救护分队的指挥系统、信息传输系统进行端口升级对接,实现双向可视实时畅通,极大提升了部队野战条件下卫勤综合保障能力。在卫勤演练现场,战场救护组在将一名“重伤员”后送途中,遭“敌”炮火拦阻,道路中断。预备役医生陈守畅随即启用远程医疗系统,在千里之外的多名专家的指导下,展开手术,使“伤员”转危为安。 演练场上,单兵导弹分队、电磁对抗分队、侦察预警分队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作战单元,密切协同、同台献计,而担纲主角的都是来自地方的高尖专人才。师干部科长李树卫展示了预编人才“群英谱”:中科院士、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麻生明,全国骨科权威、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范存毅等等,专业涵盖部队所有技术岗位。他告诉记者,这些只是预备役人才方阵的“冰山一角”,该师与驻地组织人事部门建立了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吸纳上海市信息委、张江高科、巨人集团、同济大学等各领域高尖新人才近两百名。与此同时,地方将部队干部纳入当地的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同步安排近300名部队干部参加驻地“干部选学高级研修班”“干部在线学习城”学习培训,并将地方政务网和互联网开通到军营,专门设立“学习城教室”,拓展官兵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专家院士列阵后备劲旅,远程医疗助力战场救护,千里光纤畅通“战场神经”……演练场科技拥军新风劲吹,助推着防空作战能力节节攀升:“敌机”临空轰炸刚过,指挥员很快作出精准判断,并调遣各作战单元主动出击,光电干扰、机动设伏、双发齐射……对“敌”进行多手段、多层次整体抗击。硝烟散后,战果累累:击落拖靶75具,12枚导弹发发命中。(胡建华、特约记者刘凤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