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镇安-镇安县主流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 | 镇安概况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要闻 >

驻广州战区部队标准之要:用好谋打仗能打仗的人

2014-06-06 10:34 | 来源: 网络整理 |
我要分享

  治军之道,要在得人。

  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标准选人?事关部队建设全局,事关战斗力建设成败。

  一位军区领导说,人是战斗力的关键因素,确立战斗力标准,归根结底要在人的因素上下功夫。

  一位机关部门领导讲,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树不起来,战斗力标准就是“镜中花、水中月”。

  一位团政委坦言,配能打仗的班子,选能打仗的干部,是确立战斗力标准最好的风向标。

  与岭南三军官兵探讨怎样确立战斗力标准,从将军到士兵,从机关到基层,对选人用人关注之多、之切,令记者颇为感慨。

  团长岗位出现空缺,到底谁是最佳人选——

  选人用人是难题也是考题

  去年底,驻粤某装甲团团长岗位空缺。谁来当团长,一时成为上下关注的焦点。

  选谁?标准是什么?官兵议论纷纷,上级党委也在反复掂量。

  一个团千把号人,贵在拧成一股绳。有人建议选一位有魄力、懂管理的团长。

  新战车成建制进军营,没有两把刷子,怎么能够驾驭这些新装备。有人因此说,应当选一位高学历、懂技术的团长。

  说一千道一万,能打胜仗是关键。谁能带领部队打胜仗,谁就最有资格当团长。

  上级党委经过在全区范围内遴选,挑中了军事素质过硬、曾在军区作战和军训部门工作过的刘凌云担任该团团长。

  广州军区一位领导说,选干部配班子,必须以打仗标准为尺度,避免走入选人用人的“误区”:

  ——传统观念的羁绊。有的单位选拔干部论资排辈,有的单位愿意用老实听话的。某旅一名营长,有血性、敢担当,善啃“硬骨头”,旅里每次执行重大演训任务,几乎都少不了他,但每次提升使用都会有不同的意见。原因是有人说他个性太强,脾气大,不成熟。

  ——人情世故的干扰。2005年,某部机关因编制体制调整,搬迁至繁华都市,机关的各个岗位立刻成了“香饽饽”。许多人托关系、找门路,一心想往机关调,该部一届届党委坚决顶住各种压力,不为人情所动,将那些长期铆在基层一线的干部优先选拔到机关科室领导岗位。据了解,自2011年至今,该部先后从基层一线选拔提升14名优秀干部担任科室领导。

  “对一级党委来说,选人用人是难题也是考题。”第二炮兵某旅政委石大庆说,“要把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立起来,就要用好选人用人这个指挥棒,真正把官兵的目光导向战场。”

  用对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用错一个人打击一大片——

  打仗标准是方向也是导向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广空某雷达旅政委胡茂说,对军队来说,将能打仗、谋打赢的人用起来,就能激励一大片。反之,则可能打击一大片。

  博士团长颜平的成长经历给人启示。

  颜平曾是师指挥自动化站的工程师。那几年,他先后主持和参与研制了某型指挥控制系统等多项实战化成果,其中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他还针对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主动对信息化条件下司令部组织结构模式、机动作战指挥等课题进行钻研,多次在上级组织的实战化演训活动中大显身手。部队官兵觉得,这样具备现代指挥员素质的干部如果不放到带兵打仗的岗位上,实在有点可惜。

  经过严格考核,集团军、师两级党委决定,将颜平改任团副参谋长。后来,他又升任团参谋长、集团军装甲处处长,直至团长。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任团参谋长,他被军区评为“优秀参谋长”。任团长,他探索建立作战数据库,以换装转型为契机,以合成营战术演习课目为牵引,研究探索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多项成果,被集团军表彰为“优秀指挥员”。

  使用一个颜平,激励了一大批“颜平”。这两年,这个集团军部队掀起了学习信息化装备、钻研信息化知识、提高信息化本领的热潮,百余名高学历的一线指挥员受到表彰和重用。

  “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是关乎部队战斗力建设的核心问题。”广州军区一位领导说,“武官将职是为领兵打仗而设的,选官用将,必须把领兵打仗的本领作为晋升提拔的‘通行证’。”

  立什么样的标准,就结什么样的果;有什么样的规矩,就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某炮兵团司令部接受上级军事考核时拼凑尖子弄虚作假,团长和参谋长均受到严肃处理。这让官兵看到,不想打仗、不谋打仗、不练打仗的人没出路。

  广空航空兵某团远赴高原驻训,战机在陌生空域穿云破雾,探索梳理出某新型战机在高原战斗出动、机务保障等战法训法。孰料,部队凯旋之际却出现安全事故。就在大家担心面临提升的团领导可能因此受影响时,却传来了主官双双提升的喜讯,从中官兵们看到了党委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能打仗、敢担当的人受重用。这种导向激励了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热情。

  怎样才能真正把能打仗、打胜仗的人才选拔出来——

  选贤任能靠伯乐更靠机制

  某陆航旅选拔作训科长,不是飞行员的石堃胜出,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

  说其偶然,是因为该旅作训科长过去一直是从飞行员中选拔,而石堃没有开过一天飞机。

  说其必然,是因为该旅正从支援保障型部队向主战主用型部队转变,组训模式向多课目大机群转变,以往对作训科长的素质要求,已无法满足部队战斗力建设转型的需要,具备信息化素养和军事运筹学功底的石堃脱颖而出,便不足为奇了。

  该旅政委张益强解释说,之所以有人对石堃胜出感到意外,是因为以往选人用人的理念未能紧跟未来战争发展方向。一旦打破了传统的用人习惯,就会有人觉得不习惯、不理解。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张益强的话,实际上说出了一个核心问题:选人用人,要靠科学的制度。

  广州军区把完成重大任务作为考察选拔干部的主战场,就是一项有益的探索。他们出台《结合重大任务考核干部暂行办法》,把军事素养、打仗本领作为核心要素,把作风形象、军人血性作为硬性指标。近两年来,他们先后对参加重大演训活动的200多名师团职干部进行跟踪考察,有42名师团职干部被破格提拔,6名考评一般的师团职干部被暂缓调职。

  在岭南,某两栖机械化师的探索也颇有代表性。他们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职级、不同专业,将每个干部的能力素质细化量化为考核指标,并着眼未来战场需求探索构建人才能力模型,使干部的选拔使用有了相应的能力素质考评标准。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图片推荐
  网站介绍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9 爱镇安_镇安在线_镇安县门户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