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体现,Human Library活动以“读人”代替“读书”,采用图书馆的管理流程,无疑扩大了图书馆的内涵及社会服务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书就是在读人的思想、读人的智慧,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读人也就是在读一本行走的不断更新的‘书’,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Living Library活动将书与人的含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一方面拓展了图书馆阅读的内涵,另一方面使图书馆在消除人与人信息鸿沟的同时也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偏见、促进了社会和谐。这一功能对处于转型阶段的图书馆发展尤为重要。”[12]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们阅读的虚拟空间,这种阅读的虚拟空间在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同时,却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读者的阅读是单向的、线型的,有疑问无法立即得到解答,书籍固定的内容编排无法满足读者跳跃性的思维,有感想有反馈同样无法实时传达给阅读对象。【13】Human Library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以人为书”、即时双向交流的沟通协作方式是网络信息时代阅读方式的升华, 也为图书馆提升阅读和交流功能提供了新的领域,从而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3.2建立高校图书馆用户互动的隐性知识转化平台 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知识结构的研究,知识划分为两大类: “一是显性知识(客观知识),它们是可用文字、图形进行记录和处理的知识,如记录于文献或数据库中的知识即属于此类;二是隐性知识(主观知识),即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如思想观点、技术诀窍、技能和能力、经验和阅历、判断力和洞察力等。”【14】图书馆一个很重要的职能是促进知识的交流,在这一交流的过程中,显性知识由于其易获得性以及图书馆长期以来一直注重显性知识获得的平台建设,使得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相对容易实现。而隐性知识只有在交流、互动中才能实现其价值。【15】因此,必须建立互动的隐性知识转化平台。而Human Library活动正好提供这样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促进知识传播的有效平台。在Human Library活动中,馆员之间、读者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是他们彼此思想智慧的碰撞,是内隐知识的传递与转移,从而促进了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利用,为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管理提供了成功经验。 3.3加强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在人才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是近几年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学校三大支柱之一的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意义,了解图书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优势,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努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多做贡献。高校图书馆引入Human Library活动,有利于加强图书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每个馆员都可以成为“Human Book”,用自己的真心、诚心、爱心去与读者沟通, 加深了解,消除偏见,让心灵世界明朗而开放。另外图书馆还可以邀请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士充当“Human Books”,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 及时发现读者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及时处理、疏导和危机干预。 3.4丰富参考咨询服务的方式 参考咨询工作是图书馆的一项核心业务,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用户数字信息资源利用习惯的养成,参考咨询更是体现着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但由于它是基于读者提问、馆员回答的模式,交流通常只是单向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方的具体问题,其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Human Library活动方式则为参考咨询服务提供了新的视角。“一方面所有馆员都可以尝试做‘Human Books’,把自己所熟悉关注的主题作为标签,请读者根据自身兴趣预约借阅;另一方面读者之间可以互助咨询。图书馆可以招募对相关文献资源有独到心得的读者做‘Human Books’,为读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搭建平台。”[12]这种Human Library活动的交流是双向的,交流双方都能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增长见闻,其形式更活泼生动,内容也更丰富宽泛。这样多元化充满个性的参考咨询方式为传统的咨询服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4结语 无论从空间上看:传播范围之广阔,还是从时间上看:传播速度之快,Human Library活动这种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服务模式,都显示了它独特的魅力。但Human Library是一个新提炼的概念或意识,目前还不成熟,在实行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问题,如伦理和法律方面的、真人书隐私方面的、真人书能否长期收藏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图书馆开展“ Human Library”活动所必须面对的,因此实现该项活动在国内的推广,还需各位同仁不懈的努力。图书馆应在做好传统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对国内外Human Library活动进行充分细致地考察研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努力探索适合本馆的Human Library活动模式。通过各种途径推动其在国内的发展,提高社会的认可度。丰富多彩的读者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必定会为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带来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吴汉华,王子舟.开发读者知识资源的新模式:真人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0(9)21-26 [2] The History of the Human Library[EB/OL].[2011-05-16]. humanlibrary.org/the- history.html [3] Human Library Google Map[EB/OL].[2011-05-16]. library -google -map.html [4] A list of past Human Library events[EB/OL].[2011-05-16]. of-past-human-libraries.html [5] Living Library———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EB/OL].[2009-12-10]. /archives/421.html. [6] 特色板块—薪火相传living library经验交流[EB/OL].[2011-05-16]. edu.cn/view.do?id=1799 [7] 同舟共济,分享新知Living Library—“真人图书” [EB/OL]. [2011-05-16]. tongji.edu.cn/infoservices/2009may/M07.html [8] Living Library活动成功登陆石家庄学院图书馆[EB/OL].(2009-12-21) [2011-05-16]. [9] 苏海燕. Living Library与图书馆的发展 [J]. 情报资料工作,2010(3)90-93 [10]王君学,宋馨华. Human Library发展概况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7)91-94 [11]宋馨华,王君学. 基于Human Library的外语学习活动[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4)27-30 [12]苏海燕. Living Library—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另一扇窗[J].图书馆建设,2009(11)59-61 [13]林梦笑. 图书馆活体资源刍议—以“活体图书馆(Living Library)”为例[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9(3)121-126 [14]刘汝建.图书馆用户隐性知识管理创新—评图书馆“living library”活动[J].图书馆界,2010(2)4-6 [15]王福泉,罗忠凤,过仕明.基于读者隐性知识的图书馆知识管理[J].情报科学,2010(2):219-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