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仅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个别高三生开始出现焦虑、失眠、模拟考发挥失常等状况。日前,一名高三女生因为模拟考失利,在被母亲抱怨了几句后离家出走。心理专家表示,这都是高考焦虑症惹的祸。 过度关心致高三女儿出走 日前,一名高三女生的妈妈来到环翠公安分局竹岛派出所报警称,她的女儿小华(化名)离家出走,已经一天联系不上了,请求民警帮忙寻找。 原来,小华的妈妈从孩子上高二起便辞去了工作,专心在家照顾女儿,每天变着花样地给女儿做饭,关怀备至。女儿每次的考试成绩稍微有点下降,她都会紧张得不得了。不仅要和女儿正式约谈,还要给女儿的任课老师挨个打电话询问原因。这一切,让小华非常紧张,压力也非常大。 在前不久进行的一次模拟考试中,小华的成绩倒退了十多名。回到家,妈妈得知后大发雷霆:“大家都知道我特意为了你辞职,要是你将来考不上好大学,我都没脸再见人了!” 听到这番话,原本就被妈妈逼迫得非常紧张的小华,感到压力山大,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小华越想越委屈,于是跑出了家门,一天未归。 民警得知此事后,立即根据小华妈妈提供的线索到处寻找,最终在一个网吧里找到了小华。民警让小华和妈妈面对面交流,各自说出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想法。在民警的引导下,小华的妈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承认是自己的功利心害了孩子,并表示,要让小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放松心态迎接高考。 家长不应给孩子太多压力 据了解,往年每到4月份以后,都会有高考生短暂性离家出走的事情发生。而且,这种现象近年还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 昨日,记者咨询了海大医院心理专家朱红梅,她说,小华离家出走的现象属于高考焦虑症的一种。高考前夕,很多学生和家长会一起患上焦虑症,她曾接诊过一个患了焦虑症的考生,已经焦虑到无法正常生活了。 高三学生小李的妈妈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非常要面子,对孩子的要求也非常高。第一年参加高考,小李考了个普通本科,可是小李的妈妈对此并不满意,一定要让儿子考上重点大学,小李被迫复读。今年3月份,小李开始出现焦虑症状,每天都头痛难忍。老师讲课时,他什么都听不进去。后来,他已经不能上课了,不得不到医院接受治疗。 “高考焦虑症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头晕脑胀、失眠、烦躁、爱发脾气等症状,主要是因为精神高度紧张以及疲劳导致的。”朱红梅说,很多考生出现焦虑症的原因都跟家长有关,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功利心,因此,当孩子的表现不能使自己满意时,他们便会表现出不适当的情绪,对孩子发火,抱怨自己的付出打了水漂等,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一次高考并不能决定一切,即便是好大学出来的学生,也并不一定会有好的发展。同样,普通大学也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朱红梅建议,家长应该首先摆正自己的心态,然后再来帮助孩子以正确的心态应对高考。 “对症下药”方可缓解焦虑 据了解,针对高三生考前焦虑的问题,威海一中等高中已经开始通过定期举办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调整考前心态。威海一中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工作的老师杨丽芬表示,大部分学生考前焦虑症的出现,除了家长因素外,还有对自己考试成绩的担心。其实,考试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基础知识,这对考生的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是应试技巧,三是心理素质。以往每年都有考生因为缺乏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不好导致高考失利。因此,要想考个好成绩,这三个方面都得注意。 当考生出现考前焦虑症的情况时,一般家长和老师都会这样开导考生:“别紧张,要放松,权当是普通考试。”杨丽芬表示,这样的劝导太过笼统,如何才能做到不紧张,学生还是感到困惑。有的学生甚至说:“又不是你考试,你当然不紧张了!”对此,杨丽芬建议,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感同身受的态度与考生进行交流,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并为考生减压。 杨丽芬认为,要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症,除了家长应该放平心态,不要给考生施压外,考生还应解决自身心理方面的问题。首先,了解自己焦虑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其次,适度紧张可以使考生把效率水平发挥到最好。只要是考试时不至于紧张得手打哆嗦、呼吸急促、头脑出现空白等就是最好的状态,太过放松也不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第三,降低考试期望值,往往会取得更让人惊喜的效果。另外,紧张的时候深呼吸,失眠的时候顺其自然,不要过度暗示自己失眠后会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些方法都有利于缓解考生的焦虑。 (记者 颜燕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