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要在“沪港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的互通水平和联系的紧密程度 ■何诚颖 近日,李克强总理到深圳视察时强调:“沪港通”后应该有“深港通”!这为“深港通”的开通定下了基调,剩下的工作就是何时开通,以及“深港通”的具体设计问题,比如购买的股票范围、资金额度等。 从开通的时间上来看,“沪港通”准备了半年时间。有了“沪港通”的经验之后,“深港通”准备的时间应该不会超过半年。因此,“深港通”很有可能在今年年中开通。但从“沪港通”开通一段时间运行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深港通”在设计的时候就应注意解决这些问题。“深港通”应该成为“沪港通”的升级版而非翻版,要在“沪港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的互通水平和联系的紧密程度,而不能原地踏步。 “沪港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港股通”遇冷的问题。“沪股通”使用的额度要大于“港股通”使用的额度。由此可见,港资购买A股的热情要高于内资购买港股的热情。这与“沪港通”设计的初衷是有差距的。沪港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是为了促进相互双向的资本流通,而不是单向的流通。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在于A股市场处于走牛的进程之中,吸引了香港和海外资本通过“沪港通”进入A股市场,从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当日上证指数收于2474.01点,到年末最后一个交易日2014年12月31日,上证指数收于3234.68点,上涨了760.67点。投资A股市场的财富效应将促使更多的资金进场。而港股相对较为低迷,从2014年11月17日到12月31日,港股恒生指数从23797.08点下跌到23605.04点,下跌了192.04点,总体属于震荡行情,对内地资金不具吸引力。二是港股的交易费用较高,交易佣金在0.25%左右,根据券商的不同每笔最少50港币至100港币。这与A股市场0.03%至0.07%的交易佣金相比高了很多。港股对内地投资者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地方在于T+0的交易制度,过高的交易费用阻挡了这部分超短线投资者。三是A股投资者很大一部分是中小投资者,他们对港股市场还处于陌生阶段,需要一段时间去了解和熟悉,50万元的投资者门槛也阻挡了部分投资者进入。此外,还有诸如汇率结算、税收制度等问题也在困扰着双方的投资者。 因此,“深港通”的设计要增加对双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否则依然会陷入成交低迷的状况。 一是要进一步放开双方购买股票范围限制,“深港通”中的“港股通”不能再局限于恒生大型股和恒生中型股,应逐步放开恒生小型股和香港创业板的购买限制。“深港通”中的“深股通”应该向香港投资者全面开放,包括深圳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深圳交易所创业板估值较高,平均动态市盈率高达60倍左右,近百只创业板股票市盈率超过百倍。香港的创业板却截然不同,很多小市值个股通常无人问津,成交清淡。如果“深港通”将两个市场的中小板、创业板联通之后,内地的投资者将到香港小型股和创业板寻找机会。香港创业板市场有很多股价在1港元以下、交投非常不活跃的仙股,如果内地投资者善于挖掘,其中或许还有很多值得投资的股票,让香港创业板股票摆脱无人问津的窘境。同时,伴随着融资融券、股指期货、股票期权等做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让香港的投资者通过卖空为深交所市场降降温也不是坏事。让深圳和香港两种风格迥异的投资者群体产生碰撞,才能扬长避短,互通有无。 二是要放开投资者资产的限制。“沪港通”50万元的投资门槛把很大一部分小型投资者阻挡在了香港市场的大门之外。A股市场与香港市场不一样,香港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而A股市场以中小投资者为主。如果取消资产门槛的限制,那么“积小成多”,会带动中小投资者对港股的投资。 三是要加大投资者的宣传力度,加深投资者对双方市场的了解。香港市场对股票的估值往往低于内地。以A+H股为例,大部分公司A股对H股都处于溢价的状态。同股同权,为什么买贵不买便宜,这是一个悖论。可以说,当前内地大部分投资者对香港市场依然处于一种陌生的状态,但对香港市场上的中资公司也许并不陌生。香港共有上市公司1689家,其中中资股为837家,约占57%。如果加强宣传,就能够打消投资者的疑虑。 四是香港联交所和香港券商需要反思,降低投资者的交易费用。过高的交易佣金以及实时行情收费会阻碍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高交易佣金必然不是一种常态,与其未来被动下调,不如当前主动让利。只有交易成本降下来,香港市场的T+0交易制度才会发挥更大的吸引力。 (作者系国信证券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 编辑:小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