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在商州区三岔河镇三岔 河村,18岁少年文忠用8年时间,无微不至地照顾植物人母亲,牺牲了自己的学业和青春,终于换来了母亲依稀的语言。一时间,成了邻里之间互相传送的佳话: “朱棉花会说话了,多亏了她的二娃文忠,才十几岁的娃真孝顺,要在以前能上孝书了。”
幸福家庭突遭不幸
阳 春三月,樱花烂漫,柳絮纷飞。在三岔河村的正中心,有一户人家,三层高大的楼房静悄悄地矗立在绿树掩映之中,依稀有古朴之感,可见昔日的殷实。院子正中, 一棵盛开的樱花树下,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正在树下一个大红盆里搓洗衣服。村民告诉记者,这位少年就是记者要采访的文忠。
得 知记者采访,文忠憨厚地笑了笑,随即将记者迎进屋子。偌大的客厅有些凌乱,文忠的堂哥文刚见来了客人,急忙收拾茶几上的饭碗。文忠稍微在沙发上坐了一会, 就独自进里面的房间去给母亲穿衣服去了,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说起文忠照顾母亲的事迹,文刚感慨地告诉记者:“文忠这几年确实不容易,八年了,他一直照顾婶 婶,也算婶婶有福,要不然这个家还不知道是什么样。文忠本来很开朗,自从母亲出事后,他很少出门,即使商州城也很少去,与人打交道也很少,因此显得有些寡 言少语。”
说起文忠的母亲朱棉花,在上世纪90年代,可谓是商州著名的女企业家,还是 区人大代表。那时,朱棉花和爱人文新军白手起家,在老家的山上开办了一座蓝田玉矿山。由于朱棉花干练泼辣,有胆有识,夫妇俩搞原料开采,又开办车间搞深加 工,还在蓝田县开了一间玉石工艺品门市部,生意做得有声有色,颇有影响。三个儿女也都在上学,幸福的家庭引来不少人的羡慕。
然 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事业发展进入轨道,全家沉浸在幸福之中时,不幸悄悄降临了。2006年的一天傍晚,朱棉花骑着摩托车在给蓝田玉石店送玉石的途中, 发生了车祸。当时,家人还以为朱棉花出去玩去了,可是直到晚上12点还不见朱棉花,家人开始着急了,四处寻找,在蓝田县城郊区的一条公路旁边发现了躺在地 上的朱棉花。在蓝田玉石店的亲戚赶紧将朱棉花送到了唐都医院。当时,医生告诉文新军,朱棉花大概20天左右就可以醒过来。可是,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朱 棉花依旧躺在床上不言不语。此时,他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朱棉花成了植物人。无奈之下,不放弃的文新军前前后后花了几十万元,跑遍了各大医院,只为朱棉 花能重新站立起来,只是一切都没法改变。文新军告诉记者,到现在他也不知道妻子朱棉花是怎么发生车祸的,是被大车撞了还是自己骑车不小心摔了,这一切只有 等朱棉花彻底恢复记忆的那一天才能揭晓!
全天候的护理员
母亲出事了,当时只有十多岁的文忠突然一下子成熟了许多。
上 有两个耄耋老人,下有三个儿女,还得面对吃喝拉撒蜷在床上的爱人,此时的文新军焦头烂额。为了减轻家里的压力,文忠的哥哥、姐姐选择了出门打工,补贴家 用。正在上初中的文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默默地主动分担起了父亲的工作。每天上午放学他便给母亲喂药喂饭,洗锅刷灶。晚上重复上午照顾母亲的工作后,才 开始做作业。有时候,母亲半夜还要吃饭,他也不顾寒冷,起床烧灶,做饭。
父亲文新军为 了不影响文忠的学业,曾打算找一个人照看朱棉花。可是,文忠觉得不放心,他说照顾母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时间长了再有耐心的人也会没有耐心。哥哥姐姐在 外面打工,一年半载难得回家一次,父亲又为了全家生计东奔西跑。懂事的文忠一遍又一遍在脑海里反复思量着:升学、母亲、母亲、升学。他一次又一次地端详着 生养、哺育自己的母亲,他认为升学虽然重要,可是照顾母亲更重要。他下定决心,决定放弃学业,全职照顾母亲。
初 中毕业后,文忠每天在照顾母亲中度过。凌晨,他从梦中醒来起床给母亲换尿布;清晨,他烧好热水给母亲洗脸、擦身、按摩、喂水。水温都要亲自测试,不凉不 热,恰到好处;上午,将母亲背到客厅铺有软垫的椅子上,让母亲看电视,听音乐。半小时后,教母亲数数1、2……如果天气晴朗,还要把母亲移到院子里向阳的 地方沐浴阳光,呼吸新鲜空气;中午,是母亲休息的时候,此时文忠赶紧给母亲换尿布、洗尿布,一遍又一遍的冲、刷、搓、揉……下午,又到了给母亲做饭的时 候,炒菜,有凉有热,营养丰富。做汤,有甜有咸,味道浓郁;晚上,母亲休息得早,劳累了一天的文忠也早早进入了梦乡,等醒来的时候,又再一次给母亲换尿 布。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文忠的母亲朱棉花脸色越来越红润了,体重增加了,腿脚也灵活了许多。文忠护理的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以前觉得苦、脏、累,现在却感觉到有序自然。在他心中,他始终坚信,母亲总有一天能够站起来。
孝心创造奇迹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文忠的精心照顾下,奇迹发生了,瘫痪在床八年的母亲朱棉花突然开口说话了。
那 是去年年底的一天,当日风和日丽。文忠将母亲安坐在阳光下的椅子上,她显得一脸安详、自在。文忠和父亲文新军围坐在旁边。只听见朱棉花突然叫了一声:“文 忠”。正在父子俩人惊诧的时候,朱棉花又叫了一声:“新军”。声音缓慢而又清晰,父子俩喜急而泣。亲戚邻居们得知也纷纷过来看望、祝贺。很快,文忠的母亲 会说话了的消息在小山村迅速地传开了。人们也纷纷议论着:“朱棉花会说话了,这得多亏了她娃文忠。”“能有这么好的娃,朱棉花夫妇也算是有福了。”“这娃 要搁在以前,准能上孝书。”
美好的东西总是昙花一现,朱棉花仅仅断断续续说了两天的 话,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然而,朱棉花现在却知道自己的生理需要。“妈,渴不渴?”文忠用清晰的声音向母亲问道。“喝……喝水。”虽然断断续续,但是朱棉 花已经能知道自己是渴还是饿。文忠的堂哥文刚也告诉记者,虽然婶婶还不完全会说话,但是比以前的状态要好很多。
自 此以后,文忠相信,母亲肯定能站立起来,服侍的比以前也更好了。“你想也像姐姐哥哥一样出去打工吗?”记者向文忠问道。“想,可是一走家里没人管。”憨厚 的文忠话语不多,记者问一句,他只简单地回答一句。文新军悄悄地告诉记者,其实他知道文忠很想出去打工,因为文忠有一次和他商量,想带着母亲去西安打工, 可以找一个夜班工作来上,白天还可以照顾母亲。可是在外摸爬滚打多年的文新军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那样文忠肯定会吃不消的。
#p#分页标题#e#八年过去了,文忠从一个儿童成长为腼腆、壮实的小伙子。他有着自己的梦想:母亲赶快好起来,自己可以到大城市闯一闯,见见外面的世界,学上一技之长,创一番事业,做个男子汉。让父亲、母亲过上幸福的晚年。文忠的脸上显得憧憬和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