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你好,这里是人民网访谈节目香江直通车。今天坐在我身边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施荣怀先生。施先生欢迎您。
施荣怀
您好。
主持人
施荣怀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跟随父亲到内地兴办实业,今天就来请施先生谈一谈他创业多年的心得,也请他就内地与香港的经贸交流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
主持人
施先生,您和父亲算是早期到内地去开设兴办实业的香港企业家,可不可以谈谈那个年代在内地做生意容易吗?是怎么样能够让您把在江西的纺纱厂做到当地最大的规模?可不可以谈一谈这方面的心得?
施荣怀
其实我们应该算是最早那一波在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到大陆去发展的。我是1985年在外国念完书回香港,我就加入父亲的公司工作,那时候规模还是在比较初期发展的阶段。上阵不离父子兵,我在外面打工打了半年多时间,父亲和我大哥还是说,你回到公司来帮着家里做事情,家里需要人。那时候心理上也没有做好准备,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些什么事情。因为我自己本身念的是理科,我念化学的,我也不是念商科的,其实对商业应该说一窍不通。知道的一些皮毛就是平常在日常的家庭生活里面听到父亲和大哥在谈的一些公事。我是比较传统的福建人,我老家是福建晋江的,父亲、兄长说的话我们就要听,尽管自己还有别的一些理想,还是想再继续深造,但是,家里需要的话,我们还是觉得要尽儿子、尽弟弟的一份责任。就开始跟着我父亲,跟着我大哥走南闯北。我第一个出差的地方是在东北,在大连,在沈阳,其实那时候也是没什么,刚才说了自己也有很多事情不懂,只能跟着、听着,有时候做先头部队,我父亲教我们也不会说老二你这个事情你要去怎么样做,你这个事情要怎么样去想,他也不多说的,只能跟着他跑的时候听听他是怎么样去处理一些事情的。
施荣怀
你说那时候难也很难,通信不方便,交通不方便,我记得当时有时候去广交会,你有没有坐过飞机从香港飞广州。
主持人
很少。
施荣怀
我估计比较少,但是我们那个年代有的,那个年代有香港飞广州的飞机,因为陆路交通不发达,直通车可能一天有一班,或者有时候还不是每天都有。现在你开个车到广州去两个小时,那时候是五个小时,也不知道路况怎么样,那时候港深高速还没有通。交通不方便。那时候没有传真机,没有电子邮件,你要打直拨IDD也没有,要预先安排,不是现在你拿起手机,你要给北京,给全国各地,全世界都可以打电话。那时候我们要预定电话的,在香港的电信局订明天我要给上海几点打电话,一般我们是这样订,上午订两个,下午订两个,北京订一个,全国各地都要这样预定,还有一些地方不是你预定就有。确实,那个年代,和现在的通信不方便,这个是有些难处。
施荣怀
但是你说好处,其实那时候国家正在发展,大门刚打开,什么物资都需要,市场很大,留着让我们去开发,我们只要外面拿到物资,她到货源,就有人跟你买的。我们拿到货源,我是做纺织原料的,做涤纶,所有你穿在身上的原材料我都做。我们拿到,卖到大陆去。我们赚钱,他们也赚钱。而且那个时候,计划经济,不是像现在遍地开花,你盯紧了某一些地方或者北京的部门,他们每年每个季度有一些计划,我要购买什么物资,比较清楚。反正直线,而且人和人之间,因为通信不方便,现在都是微信,都是wifi,那时候都是见面去谈的多。那时候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很近,那时候我20来岁,对手都是年纪比我大十多、二十岁的,但是也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到今天都是。那时候机会比较多。现在我回头看,幸亏我是那个年代经过大陆这个市场,你说今天让我又是20几岁,让我重新去做这些事情,我觉得难度大了很多,机会少了很多。我进入大陆工作30年,应该说是尝到国家改革开放,就是和国家一起发展,我们是能够在这里面分到一杯羹,也学到一些很重要的事情,也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但是这里面当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个中也有很多起起伏伏、风风雨雨的,30年的事情,说来话长。
主持人
施先生也是刚才把您这几十年在内地经商的经历进行了一个浓缩的整理。您在江西开纺纱厂开到当地最大,有什么策略吗?怎么样从竞争激烈的环境里面脱颖而出呢?
施荣怀
其实我自己办工厂是1989年,第一个工厂在上海崇明岛,接下来在江苏无锡县,又到湖南,又到广东,我是这样走过来的,香港有很多都是从珠三角往北、往西、往中部去发展,最后我总结,还是落地在江西,取个折中。从香港去江西也比较方便,首先我选这个地方,为什么选在江西?现在飞机过去一个小时,我工厂离机场也是一个小时。交通比较方便。当时我们去的时候劳动力比较便宜,也比较充裕。江西省也是一个全国来讲劳动力出口的大省,电力比较便宜,当时想我选什么地方好呢?上海、江苏确实地价,各方面的生产成本也比较高,广东省其实也是一样,我去了几次和他们谈,觉得非常有成绩,其实很多时候,去的时候都是很有诚意的,但是有时候去了以后,情况不一样了,有时候确实是关起门来打狗,我觉得我敢大胆这样说,因为毕竟有快30年的经验,我办江西这厂也差不多五年多、六年前了,在行业里面,我觉得,要有规模,你不走规模化,不走自动化,生存的空间会越来越积压,越来越小。所以我开始去的时候也没想到要做到江西省最大的,但是做了第一期,一期我们做十万纱锭。
施荣怀
我自己记得80年代到河北、河南的一些工厂,可能你们没有概念,十万纱锭是什么意思,那时候一万纱锭的工厂大概需要一万工人,十万纱锭的工厂,我想按比例去乘的话,也要两三万。但是我现在今天这个工厂发展到快40多万纱锭了,两千多人。如果我这工厂要十万人,光公司的开支一年要多少钱?要养十万工人。其实就是劳动力成本省下来,自动化程度的增加,在四五年期间,我们也在江西立足,觉得确实整个环境比较适合我们继续发展。我应该是三年前在香港市场主板上市,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做到全国最大的。
主持人
刚才您也讲到了您也是去了内地不同的省份去考察,最后确定在江西把这个事业做大。您在内地这么多年,相信也去过内地的很多省份,您觉得这些年内地变化最大的、给您感觉最深的是什么?
施荣怀
一个是人的改变,人思维的开放和改革。早期去的时候,毕竟确实那时候,我们以前去没有人穿西服的,都是穿中山装的。我到一些公司去拜访他们,因为通信不方便,有时候能去到才去约,才去见。去买菜了也有,去洗澡了也有,因为那时候北方很多家里都不一定有热水澡冲凉。那时候是相对确实很纯朴,我刚才一开始说交了很多很好的朋友。但是毕竟我们是去做生意的,我们不是纯粹去交朋友,交朋友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意成功不成功的环节。但是越来越看到,在生意场上,内地的我们的对手也好,朋友也好,他们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香港人去学习的地方。比如说我经常看今天我们说电子商贸,阿里巴巴,那么大的平台,那么大的一些企业都创造出来了,回想我们2000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电子商贸了,但是你说今天,回头看,香港还剩什么?电子商贸好像没有,没有一家像样的,就是不好比。电话,我用的是国产的,香港其实在这方面,早期应该说很有条件去发展这个,但是,我们没有什么很突出的。在很多方面,我觉得现在内地工商业界,他们的创新、拼搏的思想的积极性,值得我们去学习。我自己经常鼓励我们的会员,工业界的,当然过去二三十年,大家每年都是双位数字的盈利增长,你说再去掏腰包去做一个大手笔的投资,很多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小孩,二三代也不一定像我那时候愿意去接父亲的班,推进的难度很大。但是这方面,我看,内地的企业家,这种拼搏创新敢干的精神,我们香港工业家一定要好好地去思考和检讨。
主持人
刚才您也是讲了您在内地感受到很多,不仅感受内地的变化,也学到了很多可能香港难得一见的一些生活。我相信很多港人北望神州,都很憧憬这样一个很大的生意,您有哪些建议想要在内地兴办实业的港人?
施荣怀
#p#分页标题#e#我想第一,到内地去设厂,我是来自工业界的,我说一些制造业的问题。首先,你自己要有决心,你是在这里要长期作战的,我不是来这里办一个企业,三两年可以回本,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这里打一枪,那里放一炮就走人的,现在在内地的情况,要认识清楚,我们面临的一些问题在什么地方,比如说生产成本的增加,人民币的升值,劳动力的短缺,问题你先搞清楚了,你觉得还是值得去干。现在有很多人说去东南亚,东南亚有东南亚的优势,但是,从政治上,从市场的角度,去考虑的话,我自己当然觉得还是放在内地比较合适。关键一点就是说,要看你生产的产品,你是外向型还是外向型加上内向型,过去我们很多工业家做的产品都是OEM出口的,我经常说,近水楼台,海外的市场不要丢,13亿人口庞大的市场怎么可以放弃呢?如果你深信国家未来的发展是这样去前进的话,我是奉劝大家自己留一杯羹在香港,其他的主力可以放进内地的投资里面去,市场要搞清楚。特别你说做电器的、玩具的、服装的,高端的一些产业的,在未来,在大陆,都有很庞大的市场。欧美出口,内地发展,我们每年七点多经济增长,应该商机无限。
主持人
刚才您也谈到了很多忠告,包括去内地做生意要注意哪些问题,我相信现在很多港人也比较理性地去分析内地和香港两边的市场,比如内地优势就在于政策,在于廉价劳动力,另外还有土地,香港就是人才、技术这方面。您觉得,两地怎么样更好地进行产业对接呢?
施荣怀
其实香港目前最大的优势还是在金融方面,在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另外,我想,对整个社会、政府的一些管理层次的治理能力,应该说,香港还是有一点点优势的。这个优势我们要好好去珍惜,否则不进则退,优势我自己认为,越来越小。在未来的经济发展,我想我们对国家经济的依赖度会不成比例的,我们去依赖多过我们能为大陆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就是说,和20年前不一样了。
施荣怀
20年前,香港的经济总值是广东省的一倍,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1993年、1994年的时候。现在广东省是我们的多少倍,广东省是国家的八分之一,十分之一,背靠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土地,现在已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香港的经济总量其实很小,国家带着我们去动,我们会动得很快,现在香港也发生一些这种那种的问题,在经济发展方面如果不重新上路的话,当然香港还是有它的空间和价值在里面,但是大家的警种要敲起来。我们不能只讲民生民主,不讲经济的发展,毕竟香港是一个商业社会,毕竟香港是以金融、经济做主导的一个地方,我们的优势得来不易。我自己越在这个行业里面打拼,我就越担心我们这个优势会消失,我想,大家应该多去大陆走走看看,我经常说一句话,我说我1985年出来工作的时候我也曾经看报纸找过工作,报纸写的是你这个工作是做中国贸易的,这个工作要去大陆出差的,现在哪一份工请的时候要标明去大陆工作的,不用了,反正肯定是要去的。我想,特别香港的年轻人,我们香港年轻的企业家,多去大陆走走看看,肯定有商机在里面。
主持人
就像刚才您说的,香港优势也有,不过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如果优势被超越了我们该怎么做,您也是给了一个比较实在的建议,就是多到内地去看一看,多去学习外面的一些经验,一些新的理念。这样也可以充实自己的发展。还有一个问题,我相信您也是关注香港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您觉得,这些年,好象很多中小企业都在抱怨说成本太高了,生存处境都很艰难。您觉得两边的政府是不是应该提升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呢?
施荣怀
中小企业恰恰就是香港工商界里面的核心中的核心,我自己一直都是这样说,香港的工商界主体就是中小企业,不是纯粹的是这些大的地产商,大的银行,大的金融机构。他们固然重要,但是中小企业是不可以忽视的一环,这里面有很多,我们的中小企业聘用了整个社会70%、80%的员工。中小企业在香港面对很多困难,在香港也好,在大陆也好,但是,近年我自己觉得,最突出的就是劳工问题。工资涨归工资涨,但是我们两边说,香港最低工资实施以后,我们担心这是一个没完没了的加工资的机制,为什么这样说呢?最低工资当时,因为我也有参与整个立法的过程,当时的出发点是要保障社会上三四十万非常低收入的人士,他们付出自己的劳动力,但是得不到合理的回报,我们要用立法的手段来保障这些工人。我们中华厂商联合会是最早出来支持最低工资立法的。现在发展下来,28块港币涨到30,30块港币,劳工团体要求涨到37、38港币,最低工资不是用来保障你的生活的,你的生活是要喝杯水还是喝杯可乐你要自己决定,但是我们觉得有部分工人,被剥夺了他们应该得到的收入,我们去保障。但是这个现在是变成一个机制,每两年来谈一谈,不是38,中间34,下一次谈是不是40块,包括现在在谈的标准工资,不敞开说,但是,整个倾向就是有点福利化、民粹主义,这个我们在香港非常担忧的。
施荣怀
#p#分页标题#e#当然,香港还有其他一些问题,租金太高,我们因为港币挂钩,所以,不同时期面临的通胀很厉害。我们依赖物资的进口,在内地,我们办企业、办工厂,工资涨,没办法,过去五六年,我想在广东省的最低工资涨了有一倍,这个无可避免,我们也愿意承担。反正预算工资今年三千,最低工资明年可能三千二,大家会去算帐。但是有些劳工政策的调整,我们是有担心的。包括最近广东省企业集体协商的修法、立法,不敞开说,但是我们觉得中小企业是有很多,它也是在香港就是一个公司,可能三四个人,我只是赚一份人工,好听的我是雇主,不好听的我是和大家一起打工的。但是这些人的未来,他们的空间,我们怕越来越没有了,因为社会上很多雇主都是无良的,商界都是奸诈的,有些心理上觉得做商人的都不是好人,其实中小企业恰恰有很多绝大部分都是殷实的小商小贩小户,但是他们往往是最得不到大家的关心的,所以作为商会,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要多做一点。
主持人
刚才您也谈到了,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的一些担忧,也畅谈了一下自己对于改进中小企业困境的一个建议。我相信,中华厂商会创办80年了,这80年来为香港的商界做了不少事情,您觉得这80年来中华厂商联合会的发展,可不可以总结一下这80年来的发展历程?
施荣怀
其实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80年来,我们做的事情,我觉得,我作为现任的会长,我很钦佩我们前人的智慧。厂商会作为香港主要商会,很简单说我们今天的一些业务范围,我说的不是一般其他商会有的,我们每年有一个工展会,工展会每年12月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都有超过200多万人次的市民入场,有超过一半,900多个摊位,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中小企业,回头说刚才我们要做一些什么事情,让中小企业能活下去,我们每年这个展会在12月中到一月初,在全香港最黄金的地带,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最好的位置,已经是证明成功的展会,200多万人次,最便宜的租金,最低的进入门槛,让中小企业去铜锣湾开个店,可能吗?不可能。去拿个摊位,也不可能。去超市上架难度也不是没有,我们提供这样的一个展会,让他们去卖他们的东西,去宣传他们的东西,把自己的产品近距离地直接推给消费者。其实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80年来,我们做的事情,我觉得,我作为现任的会长,我很钦佩我们前人的智慧。厂商会作为香港主要商会,很简单说我们今天的一些业务范围,我说的不是一般其他商会有的,我们每年有一个工展会,工展会每年12月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都有超过200多万人次的市民入场,有超过一半,900多个摊位,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中小企业,回头说刚才我们要做一些什么事情,让中小企业能活下去,我们每年这个展会在12月中到一月初,在全香港最黄金的地带,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最好的位置,已经是证明成功的展会,200多万人次,最便宜的租金,最低的进入门槛,让中小企业去铜锣湾开个店,可能吗?不可能。去拿个摊位,也不可能。去超市上架难度也不是没有,我们提供这样的一个展会,让他们去卖他们的东西,去宣传他们的东西,把自己的产品近距离地直接推给消费者。
施荣怀
近年,我们还到内地不同的城市办展会。五月份,我们刚在重庆举办,9月份会在哈尔滨,去年在厦门,前年在武汉,我们和香港特区政府一起合作,香港做工展会,我们也一起到内地不同的城市去举办,等于也帮着这些中小企业用我们工展会的平台在内地推广它的产品。香港工展会第一届是哪一年?1938年。1938年就是多少年前?76年前,我们的前辈,就有办展会的这种理念,不简单。应该说,香港人,香港像我这个年纪的,大家一说起工展会都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怎么样带着自己去。我们有个香港品牌发展局,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以为是香港的官方机构、法定机构,不是,九年前创办的,明年就十周年了。也是每年举办这个品牌的选举,每年帮着一些企业怎么样去打造他们的品牌。我们有一个检测鉴定中心,1979年成立的,在沙田火炭,这里有400多人,在深圳也有分支,在上海也有,我们还有两所学校,两所中学。
施荣怀
这三个品牌的打造,品牌要有质量,质量的保证,产品的平台,工展会,我们的服务是一条龙的,这个我觉得是比较实实在在的帮到香港的工商界,特别是中小企业。今年7月1日,我们的前任会长杨孙西,特区政府颁了一个大紫荆勋章给他,他是我们厂商会第二次得到大紫荆勋章的,黄保欣先生是1998年就拿了大紫荆勋章,他也是我们前任的副会长。简单说,厂商会80年来,由历史上到现在,社会上一些热心工业的精英分子组成,我们的成绩有很多是70多年前种下来的,有些是今年做下来的,但是都是继续在为香港工商业界服务。
主持人
您作为本届会长,有没有一些目标?希望在任内达到什么样的愿景?
施荣怀
很多事情不是说我任这届会长一定要做到什么事情。我想,除了刚才我说的这些具体的事情以外,有很多你不能说你一年两年一朝一夕就把它能敲定下来,但是我上任的时候,我给自己的一个目标,就是把厂商会已经有的在社会上的地位,在社会上,特别工商业界的认识程度,我一定要不辜负前人,把它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回头看,今天应该说我的任期到今年年底,但是我觉得我做到了我当时想做的大部分。其实和这个没有关系,我们今年马上要换届,要选会董,我们会董会董事局只有100个位置,但是我们现在有131个社会各方面工业家,做制造业的想进入这个董事会,这是破例的,没有试过这样的差额想进来做我们的会董,这也证明了现在社会各界对厂商会的认可。希望能继续为香港,为国家,多奉献厂商会的力量。
主持人
您作为本届会长,也是畅谈了自己在任内的一些希望能够达到的目标,我相信您在内地兴办实业,也经常两地来回走,也看到了很多的一些变化,您怎么看待香港回归17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和发展?
施荣怀
我自己觉得,回归17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落实,应该说是成功的。“一国两制”是没有先例的,没有一个地方是可以看看当时人家“一国两制”是怎么做的,很多都是像国家领导人说的,摸着石头过河,慢慢去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去调整,去推进的。说句很内心的,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当然,社会上还是有种种不同的看法,17年在整个历史的洪流里面只是很短的一个时间,我们50年不变现在走了三分之一,50年不变不是说以后也不变,也不是说以后一定要变,但是我想,这个势头下去就是跟着香港实际的情况,根据香港人的需要,在不违反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我们自己去做我们自己去发展我们想做的事情。框架很清楚了,游戏规则很清楚了,基本法放在这里,在这个框架里面,我们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资本主义,我们要怎么样去让它发展得更好,这是我们当时的共同目标。其实任何一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我也看到17年来香港经济的发展,当然没有刚才我说的广东内地发展得那么快,但是,我们这17年在经济上取得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我经常问我们的一些朋友,我说其实现在我们比17年前回归之前更自由、更民主,我们现在都可以指点江山,什么人都变成一个政治的评论家,局长做的怎么样,特首又是怎么样,好或者不好,我说我们小的时候就是要念好书,香港的大学只有两家,你不念好书就进不了大学,进不了大学就没有好的工作,没有好的工就没有好的收入,就等于没有好的前途,根本我们那种就是填鸭式的教育,你就不要去想政治。马照跑,舞照跳,香港不可以没有跑马的,跑马是普罗大众的娱乐,也是他的梦想。那时候中个彩票,我的生活就能改善。现在还是照样这样子啊。我们没有改变。我们自己应该是很珍惜“一国两制”底下给我们目前的这些条件。超越以前港英政府时代的,一百多年来,1842年到现在,我们没有的东西,回归17年,我们就开始谈,回归20年我们就有机会普选行政长官,为什么我们不去往这方面推进呢?回归之前,以前从来没有人说为什么英国要派港督来。我跟我儿子都这样说,他们没有学过历史,学到中二,后面没有学中国历史,我觉得,两个字,香港每一个人都要珍惜。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来之不易,香港的繁荣稳定是多少年建立下来的,回归以后我们只有增进,没有倒退,所以我认为,在这个伟大的方法是在香港成功落实的。
主持人
今天很感谢施荣怀先生接受我们的采访,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环境,一起能够把香港建设得更美好。谢谢施荣怀先生。
施荣怀
谢谢。
主持人
同时也感谢您的在线关注,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