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山要对村民“家门口的路”下大功夫,争取在两年时间内把全市750公里的农村公路接入镇、市交通网,让村路、镇路、市路切实成为村民的致富路。
去年,中山市打通了14条“断头路”,镇际交通因此变得越来越顺畅。
5条“断头路”今年全开工
沙仔大道连接中山市民众、三角两镇,全长1945米,其建设是为了解决中番公路沙仔路段T字路口的交通事故隐患。2012年3月,沙仔大道一期(长1163米)开工,一路顺畅,却在还差300米就完工的地方“卡壳”了。
原来,三角镇的部分村民对沙仔大道的拆迁工作存在不满,他们甚至在路头砌起围墙,阻断道路施工。沙仔大道也因此成为了“断头路”。“眼看着路通了,我去路口的加油站都能少绕10分钟,可这10分钟一等就等了两年。”民众镇村民阿莫叹气。
2013年,沙仔大道与中山市其余18条“断头路”一起,列入全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在市委市政府的督导下,沙仔大道的拆迁工作顺利推进,并于当年国庆前正式通车。如今,大型货车络绎不绝地出现在沙仔大道上,骑摩托车的阿莫也有了自己的计划:“打算买个小货车运点货,跑跑短途!”
去年中山市还打通了13条“断头路”。今年,余下的5条“断头路”也进入攻坚期。
140座危桥两年完成改造
中山是岭南水乡,全市大大小小的村里,河道蜿蜒。多年前,村民进出城镇、串门邻家,靠的就是一顷水、一尾船。近年来,船运渐衰,但村际陆路交通的发展却还没完全跟上。
接源村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该村是中山市的一个后进村,村集体经济薄弱,十四顷河穿行全村,而村民出行,全靠河两岸的沙土路。这些村路宽不足1米,雨天泥泞,晴天扬尘。连接河岸的,是一座座起锈的铁皮桥,仅能让自行车通过。
这两年,中山先后投入320万元,对该村公路进行硬底化建设,并完成多座危旧桥改造。如今,村河两岸,水泥路笔直,村民植种的瓜果不需要再靠肩扛出去,小货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载货走。
根据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统计,截至今年初,全市还有750公里的农村公路未实现硬底化。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余锡盆透露,今明两年,中山将把这750公里全部接驳进镇市交通网,同时完成140座危旧桥的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