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办主任、国家二级健康管理师倪秋华
读者咨询
上班犯困、眼睛发花、恶心厌食,我到底怎么啦?
正月初七早上8时,我准时赶到了单位,开始了春节长假后的第一天上班,可不知怎么回事,直到昨日,我都连续正常上班两天了,仍感觉犯困、眼睛发花、恶心厌食,上班提不起精神,总是迟迟进入不了工作状态,我到底是怎么啦?晓娟(化名)
记者调查
“恐班”心理,原来是“节后综合征”在作祟
带着读者晓娟的疑问,记者昨日对周边的一些读者朋友进行了一次小型调查,发现类似晓娟有着“恐班”心理的大有人在。
“从春节后第一天上班开始,我的微信朋友圈便被‘各种不想上班’的吐槽声刷了屏,微友们纷纷表示在假日里放纵的心至今还没有收回来,总是莫名其妙地抑郁、失落、烦躁不安等,对工作感到厌倦、打不起精神。”俞明(化名)在受访时如是告诉记者。
“上班了,为啥总进不了工作状态?”针对读者普遍纠结的这个问题,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办主任、国家二级健康管理师倪秋华昨日表示,“恐班”心理属于“节后综合征”的一种表现。
据悉,“节后综合征”是人们在大假之后出现的(特别是春节黄金周和国庆黄金周)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表现,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
为什么会出现“节后综合征”呢?倪秋华表示,一到长假,人们暂时抛开工作和学习,全身心投入与亲朋好友欢聚,这几天,把原来建立起来的工作与学习的“动力定型”(即一个人比较稳定地从事一项活动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破坏了。待到假日过后的上班日,必须全身心重新投入工作,即必须重新建立或恢复已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这就难免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即所谓“节后综合征”。
专家支招
及时自我调节,尽快恢复“动力定型”
倪秋华提醒,“节后综合征”对职场发展有潜在危害。由于节日的兴奋余感还在,有些人对快节奏的上班模式会产生紧张不适感,这时候就会有茶饭不思、身心俱疲、精神涣散等症状,全然没有正常上班时的朝气。从短期看,会被领导批评工作态度不端正;从长远看,也体现出身为一个职场人却不具备自我调节工作状态的素质与能力,对职业形象有所损害。不仅如此,如果不及时调整,还会很容易影响到身体健康。因此,及时自我调节,恢复“动力定型”,对职场发展和自身健康都至关重要。
怎样才能让自己节后尽快恢复最佳状态呢?“首先要睡好子午觉。”倪秋华强调。中医认为,“子午觉”为养生妙道,在这两个时间段睡觉对人身体很有好处。午时在上午11时到下午1时之前,从中医理论来讲,是“心经循行的时间”,哪怕起得晚,吃了午饭后,也要小眯一会儿,30分钟即可,可以让精力尽快恢复。子时是指晚上11时到次日凌晨1时之间,这个时间段是“肝经循行时间”,晚上11时前就寝效果最好,可以减轻营养消耗,增加肝脏血流量,达到养肝的目的。晚上睡前用热水洗脚,按摩脚心足趾对疏通经络、调整脏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有重要医疗效能,尤其是对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症均有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
第二,及时清理肠胃。长假后不要吃得过于油腻,以免对肠胃造成更大的负担。定时饮食,多喝茶、多吃水果,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稀饭等“清火”食品,还可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经常步行、慢跑、做体操、伸展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运动,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胃口也会调整到正常状态。
第三,投入工作之余,休闲放松调整身心。静心思考上班后应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一旦出现紧张、忧虑、厌倦工作的不良心态,也不要着急,每天工作一段时间后,可通过闭目养神、聆听舒缓一些的轻音乐、读书阅报等方式调整身心。同时多晒太阳,也是调整身体和情绪的一个重要帮手。“心理疲劳主要由过节压力感造成,应设法减轻心理压力,严重者应赶快去看心理医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当的药物,改善情绪。”倪秋华最后提醒。(记者 詹春华 通讯员 胡翠娥)
[来源:长沙晚报][责编: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