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日喀则7月24日电 题:驶往珠峰故乡的“天路”——拉日铁路初体验
中新社记者 赵延 白少波
“等拉日铁路通车后,我也能像歌里唱的那样,‘坐上火车去拉萨’。”从没有坐过火车的日喀则火车站保洁员次仁德吉,迫不及待地期盼家乡的第一条铁路早日通车。
拉日铁路作为青藏铁路延伸线,于2010年9月开工建设,全长253公里,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通向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故乡——日喀则。全线设拉萨南、曲水、尼木、仁布、日喀则等13个客运站、会让站。
拉日铁路动态验收工作结束,已进入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阶段,待评估通过后,将具备通车条件。中新社记者近日跟随工程建设人员,搭乘轨道车,先一步体验了拉日铁路之旅。
轨道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与沿线青稞麦田、油菜花海、远处的雪山形成一幅绝美的风景画。同行者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下窗外一幅幅美景。
美景让人流连,但沿途高山峡谷的险峻,更让人惊叹。这条铁路线有近三分之一是穿山隧道。据介绍,全线共有隧道29座,总长72404米。
当轨道车驶入吉沃希嘎隧道时,热气扑面而来,大家纷纷关上车窗,躲避热浪。中铁十二局集团有关负责人魏丙友介绍,该隧道是一条高岩温隧道,全长3974米,其中有2685米受地热影响,设计阶段一些部位最高温度曾达65.4℃。
魏丙友说,施工过程中尽管采用冰块、洒水降温,还是有工人被突然喷出的热水烫伤,持续高温作业下,也时有人员晕厥情况出现。
宗嘎一号隧道长10410米,为全线最长,也是西藏最长的单线隧道。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工作人员张爱晖介绍,隧道设计宽度仅有5.56米,山势异常陡峭,连接隧道的峡谷既深又窄,施工极为困难。
张爱晖说,由于隧道过长,氧气不足,许多工人都是背着氧气罐进行作业。隧道内施工车辆无法掉头,仅靠退让运送弃渣,耗时25个月才打通。
轨道车行驶至年楚河湿地,碧树蓝天与历代班禅驻锡的扎什伦布寺遥遥相望。湿地里长满北京杨、藏青柳、沙棘,还栖息着黑颈鹤等国家一类、二类保护动物。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拉日铁路总指挥部工程师肖艳斌介绍,为保护这片湿地,专门设计修建了横跨年楚河及湿地的特大桥,全长11060.52米。
肖艳斌介绍,该段是拉日铁路环保工作的重点标段,为之投入环保资金200万元(人民币,下同)。施工区域的树木采取了移植保护的措施,桥下的便道待工程验收结束后拆除恢复,还按照周边的环境类型植草绿化。
日喀则火车站是一座藏式风格的建筑,尽管铁路尚未通车,但次仁德吉的生活已因之而改变。今年30岁的次仁德吉一直在家务农,一年前来到火车站从事起擦玻璃、扫地等保洁工作,每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而能见证拉日铁路修建过程,更让她觉得荣耀。
“等通车了,我的孩子去内地上学,就可以在家门口直接坐火车去拉萨转车了。”次仁德吉说,以前她只能先坐5个小时汽车,送孩子去拉萨乘火车,当天来不及返回日喀则,需住一晚才行。
西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育林表示,拉日铁路开通后,将彻底改变西藏西南部地区单一依靠公路运输的局面,西藏与内地的联接会更紧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