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镇安-镇安县主流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 | 镇安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新闻

小茶叶有大发展 兴文家庭农场探访

2014-03-19 15:57 | 来源: |浏览:

十多年前,兴文县大河苗族乡九龙山的村民黄开银还在做着木材生意,如今,摇身一变,黄开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农场——银莲家庭农场。3月18日,记者走进大河苗族乡九龙山,黄开银的家庭农场就坐落在这座海拔近千米的山顶之巅。

强基地 保障源头品质

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一路前行,天空一碧如洗、晴空万里,爬到山巅,满目皆是青绿,连着的五六座山头全是长势喜人的嫩绿茶树,让人心旷神怡。 “我这里可是兴文县注册的第一家茶叶种植类的家庭农场。”农场主黄开银笑着从屋内迎出来,言语间有着一股自豪感。自去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这一概念,支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后,文化不高的黄开银眼前一亮,不仅率先注册起家庭农场,还发动全家老老小小加入到农场的建设、管理中。 “两岔河中水,九龙山上茶”当地民间俗语道出了九龙山种茶的优势,通过流转、承包的方式,黄开银种植了1056亩土地,农场由他和全家老小一起打理,这片原先无人理会的荒地,如今已是一家人的致富土。行走在农场的茶叶基地,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一个悬挂的面板、小灯及水盆,有的水盆中还漂浮着一些小黑点,“这些是诱杀板,利用昆虫的特性捕杀害虫。”农场内的工作人员介绍。远处,穿着统一制服的采茶人在山顶弓着腰忙碌着采摘新鲜的茶叶尖,他们眼疾手快,动作协调,色调浓郁的茶林之间,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树木若隐若现。 “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农场在种植茶树的同时,还配套种植花秋树,夏天可为茶树避暑遮阴,秋天大量的落叶就是茶树的天然有机肥料,从源头保障茶叶品质。”黄开银说。

重科技 产业升级加快

“以前采茶背大背篼,采的是粗茶,现在粗茶都是机器采,我们跨小茶篓,只采茶尖尖。”农场里,正在忙碌的采茶人抹了抹额头的汗水笑着说。采茶人口中的机器,正是黄开银为农场采购来的专业采茶机,黄开银深知,农场要发展,技术很重要,用机器采茶,效率高,速度快,人工工资成本也降了下来。 “这些年,国家对我们农民的好政策一个接一个,我购入12台采茶机,还获得补贴支持。”黄开银笑着补充:“我们的高级茶还是要人工采。” 种茶讲科技,采茶讲科技,在制茶上,黄开银也紧跟发展步伐,大力引进新的生产工艺和先进设备,不断提高清洁化、机械化、连续化的生产制作水平。 “现在用机器操作,省时省力,效率也高。”农场内,干了几十年茶业工作的制茶师傅一边操作机器一边说。除了利用科技促发展,黄开银还非常重视技术学习,专门派出农场内的人去县上接受茶技站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随时请进省内外专家上门进行指导。先进技术、设备、知识的广泛应用,让小小的茶叶成为黄开银的家庭农场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更激发黄开银对新技术、新工具、新品种的积极性,形成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良性循环。

创品牌 打响市场名头

在黄开银的家庭农场,经过炒青、揉捻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茶叶,外形紧细匀直,卷如碧螺,形似雀舌,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醇厚甘鲜。 “我们的高级茶产量少,形好,色好,炙手可热,销路最好的品种在市场里供不应求。”黄开银端出一杯泡好的新茶,茶香四溢,满室可闻。除了引进的品种,黄开银的家庭农场还有九龙一号和兴文特早等四个自有品种,而注册品牌和商标的“九龙饮”这一高级茶品种,更是要卖到800块钱一斤。 “我们请了省内专业的设计公司为农场的品牌茶设计新包装,目前正在进行中。”质量是前提,品牌则是实现最大附加值、促进产业发展打响市场名头的动力,有远见的黄开银已经瞄准了品牌发展道路。 “前段时间浙江、河南都有老板来联系,来不来就问能提供多少吨,我们现在还没能达到这种产量。”面对下一步发展,黄开银有自己的考虑:“现有的1000余亩是不够的,我准备发展到4000亩左右,以后还会引进外资,订单方式销售,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过去我们走专业合作社的路子,自产自销,收入不高。今年就不一样了,估计产值可以上百万,等我们通过技改,过几年产值应该能达到400万左右。”对于未来,黄开银信心满满。(张云杉)

  网站介绍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22 镇安门户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