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曲胡琴。 仿敦煌壁画乐器曲胡琴。 敦煌壁画雷公鼓。 仿敦煌壁画乐器雷公鼓。 (均为资料) 本报讯 (记者 诸葛漪)筚篥、花瓣二胡、凤首阮、莲花琴、瑟、葫芦琴、雷公鼓、五弦琵琶……敦煌莫高窟乐器走出壁画,走上申城舞台。中央民族乐团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携手制作民族乐剧“敦煌之夜”《印象·国乐》,本周六起连续两晚(26日和27日)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61款80余件仿敦煌壁画乐器展现封存千年的古乐之声。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介绍,《印象·国乐》创意诞生自2007年,中央民族乐团着手与敦煌研究学者、音乐学家以及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筹划复原数千年前的古老乐器。莫高窟壁画绘有6300多件乐器图像,70多种乐器种类。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品牌名称“敦煌”和“飞天女神”品牌造型均来自于敦煌壁画。 2011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申报的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为《印象·国乐》研制“古韵”与“新声”兼得的敦煌壁画乐器,还是一次新的挑战。 仿敦煌壁画乐器中,排箫、五弦葫芦琴、箜篌、瑟、方响、羯鼓等已少见或失传。即使与现代民族乐器“重名”的仿敦煌壁画乐器,形制也不“重复”。胡琴挑选花瓣形和卷曲形琴首,而非接近现代胡琴的宋代奚琴琴首造型。琴筒琴杆没有使用胡琴惯用的天然竹材,用酸枝木取代,是为了与琵琶、阮等木质共鸣体的弦鸣乐器相融合,而竹材胡琴的音色相对乐队整体演出“个性”太强。制作高中低音系列胡琴时,乐器一厂制作师结合几十年前制作各种圆筒二胡的经验,在音膜蒙制时考虑材质、气候、时效、音色等因素,使用特制枫木琴码,使得胡琴发声更“直白”。在笙和竽的材料上,古老的木斗取代了充满“金石之声”的铜斗,音色更为沉敛古朴。高中低音系列的莲花琴使用定制琴弦,没有沿用与现代形制相近的“阮族”琴弦,音色弱化明亮度,以接近敦煌韵味。 《印象·国乐》导演王潮歌,是北京奥运会六人核心创意小组成员,参与执导《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印象丽江》等八部印象系列演出。在《印象·国乐》中,她尝试把演奏家引入剧情,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要讲台词、做表演,讲述自己真实的故事。演出从剧场外的通道开始,电梯旁、咖啡厅,《印象·国乐》音乐在观众身旁不经意地流淌。 为了这台演出,王潮歌专程去敦煌考察。她发现壁画中的乐师都是华服演奏,“我们这次服装完全追随古人,中华国乐不是凄苦的、哀怨的,它更不是送葬的唢呐、凄凉的胡笛。中华国乐是华丽的,是身穿华服演奏的。这样的乐器,要有这样的乐师,要有这样的服装相配,《印象·国乐》要再现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