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李天扬 最近,一条《“白卷先生”暴富身家数亿》的新闻,把张铁生这个尘封在历史里的名人,重又拉回人们的视线。 在这个标题中,有三个元素:白卷先生、暴富、身家数亿,仔细推敲一下,前两个,都不准确。当年张铁生并没交白卷,他的考试成绩是语文38分、数学61分、理化6分。所谓暴富,也是为了夺眼球的瞎扯。张铁生1991年出狱,1995年就和另外三人创办了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发展得一向很好,张铁生也早就是千万富翁了。说“暴富”,其实是说“禾丰牧业”8月8日成功上市,第六大股东张铁生身家达2.73亿元。 无论如何,张铁生都堪称时代的弄潮儿,在“文革”的风云人物中,他大概算是“首富”了,这是他的本事。 在十年动乱中,有人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不惜颠倒黑白,罔顾常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无疑都要挑选成绩出色的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是常识。可是,理化考了6分的张铁生却成为“英雄”,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其实,他不过是江青集团的一枚“棋子”罢了。 最近,大家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在拨乱反正之初,小平同志毅然决定恢复高考,至今仍被视为一大功绩。“白卷先生”成英雄的荒诞剧,应该是不会重演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话,也不会有人信了。可是,回归常识,却并不那么简单。就拿“读书无用论”而言,在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里,就数度沉渣泛起。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苏浙粤闽一批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迅速经商致富,成为许多人的偶像;最近几年,因为大学生就业难等原因,又有不少人觉得读大学的“投入产出比”不高、不划算……张铁生“暴富”的神话,似乎更增添一个读书读得差反而可以挣大钱的“铁证”。 其实,只要心平气和地想一想,就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常识是,从总体而言,学历和财富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读书读得越好的人,通常钱挣得更多。这,是有大数据支撑的。当然,若以个案看,也不乏文盲成富翁、博士低收入的例子。但是,光强调个案又有什么意义呢? 张铁生的故事,是特例中的特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的“暴富”真的与“白卷”无关。 [责任编辑:yfs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