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载,空竹文化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三国时期,一句“精灵盘丝任翻飞”,把古时宫廷女子玩耍空竹的姿态描写得惟妙惟肖。如今,空竹已被当作一种健身娱乐项目广泛流传开来,“抖空竹”甚至已成为一项传统的民间杂耍技艺。 而今,在万州的各大广场上,也不难看到人们抖空竹的身影,空竹慢慢成了人们把玩的健身器材。但说到“牛”,咱万州还真有这么一位“空竹牛人”,她师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抖空竹第三代传承人李连元,并以“第四代传承人”的身份把空竹文化带回重庆,带回万州,在今年的“保定国际空竹艺术节”中,斩获单人竞技第二名。 A 空竹一抖炫目表演应接不暇 两根筷子般粗细的长柄,中间连接一根细细的丝线,这是抖空竹的辅助工具。一个小小的活动轴轮连接着两只碗状的彩色圆盘,这就是空竹。把空竹平衡放置于细线上,左手三分力,右手七分力,双手持长柄一高一低来回拉动,空竹迅速地在细线上不停旋转。 昨日,在和平广场上,一个身材娇小的老人双手舞动手柄,抖动绳丝,两脚灵活地挪动跳跃,把各式各样的空竹抖得上下翻飞,如同彩虹般绚烂。 这叫“高山流水”。58岁的应德双手牵动长柄,在空竹转动的同时,将细线顺时针、反时针地缠绕了两圈,然后左手柄把空竹一拉一扯地移至了细线的最左端,右手柄低于腰间,将细线拉直与身体平行。神奇的是,空竹一边快速地旋转,一边缓慢地顺着细绳像流水一般匀速往下移动。 紧接着,待空竹划落至最底端时,应德牵引着空竹,一转身,双手抬高,细线与肩膀平行,空竹继续一边旋转,一边缓慢地划过头顶,回到了左边。这叫“巧过金桥”。 随后,她放下空竹,一边拉扯细绳,让空竹保持旋转;一边跳起轻快的舞步,伴随着音乐节拍,与空竹配合着做出不同的姿势。 一个弓步举起一根手柄,顶着空竹不停转动——这叫“望月”;把细绳盘成花纹图案,空竹像个灯笼一样悬挂——这叫“挂灯笼”;把细绳交叉盘绕成一个门的形状,轻轻颠动空竹——这叫“鱼跃龙门”。一连串炫目的花式表演,立刻引来围观者连连叫好。 空竹一甩五米长龙盘旋飞舞 除了花式空竹,应德还有一项拿手绝活——盘丝舞龙。一条长龙由彩色丝绸制作而成,两根龙须缠绕在空竹的轴轮上,随着应德振臂一挥,整条彩龙瞬间盘旋起来。 紧接着,挥臂的力量和幅度逐渐加大,龙身越飞越高,同时,空竹还发出阵阵清脆的嗡鸣声,就像长龙在鸣叫一般,好气派! 其实,会抖空竹的人都知道,“盘丝舞龙”是在积累了一定基础的情况下才能学习的。“在龙身飞舞的过程中,完全靠手臂力量牵引两根托着空竹的细绳,要保证空竹一直旋转且不落地,这个力度必须要均匀。光是这点,初学者就要练习许久。”64岁的空竹爱好者魏恩凤是应德的学生,谈起老师的空竹技艺,她不由得要夸赞一番:“将龙身上下移动,用力要缓、要准、要稳,这也得配合自己全身力学支点进行协调。要把舞龙玩得像应老师那样出神入化,不容易。” 光是一项“盘丝舞龙”的绝活,应德便自创了不同的“招数”。彩龙围绕着她不停地旋转,她能一连甩上一百多圈。“紧挨着地面呈平盘式旋转的这招叫‘龙跃凤鸣’,在空中盘旋上升的这招叫‘龙飞凤舞’,龙身呈螺旋状立盘旋转的这招叫‘游龙戏珠’。” 应德告诉记者,在眼前看到的这条5米长龙,还不是她把玩的彩龙中最长的一条。“在万州区第四届运动会开幕式上,我领舞的那条龙有10来米,舞起来,还要气派一些。” C 梦想发扬万州特色空竹文化 应德第一次接触到空竹是在北京。10年前,女儿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她以“陪读妈妈”的身份移居到了北京。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个叫什么名字,在北京的街头,看到不少人在把玩,听说能健身。出于好奇,便想自己也学来试一试,没想到,我遇到的老师竟是国家级‘非遗’空竹第三代传承人李连元。” [责任编辑:产婉玲] 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