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恩施1月24日电 “恩施市整体推进高效课堂应该怎么做?”“市级层面,教育局长亲自抓校长队伍;校级层面,校长亲自抓高效课堂推进工作;在学校产生内驱力的基础上,研培中心和示范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引领和操作指导。”昨日,在恩施市第三届质量提升工程中小学校长论坛中,研培中心副主任刘本洲发言说。 当天上午,在恩施市第三届质量提升工程中小学校长论坛中,刚刚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考察归来的校长们汇报了学习考察心得,中心小学校长、市直小学校长汇报了近一年来各校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情况,市教育局分管教学工作的副局长许兴忠总结了推进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当前工作的困惑和下一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思路。校长汇报说,在杜郎口中学学习期间加午班、加夜班听了10场学术报告,参加了1场学术沙龙,观看了3节示范课,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校长、专家、老师们的说课,密集的“头脑风暴”,引发了更多的思考和探讨,课改的方向更明,思路更广,动力更强,决心更大,自信心也更足了。 高效课堂不单是教学的问题,而是涉及教育思想、涉及学校自身教育哲学、涉及教师教育价值观和学校管理的一场深层次教育革命,是一个教育概念。听取了龙凤初中校长冯军汇报后,恩施市教育局局长杨昌福通过把龙凤初中和杜郎口中学从区域位置、硬件基础、发展优势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后,要求龙凤初中要借力“龙凤新区”发展之势力争打造出恩施的“杜郎口中学”。 “推进高效课堂以来,学校和师生受益多、变化大,信心满满,但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困难也一言难尽……”论坛现场,校长们一一诉说各校在推进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中的酸甜苦辣。局长杨昌福不时为校长点拨思路,鼓励加油。他说:推进高效课堂一定要明确责任主体,充分发挥校长在课改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学校必须把高效课堂推进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校长亲自抓,班子具体抓,坚持立足实际,认真谋划,及时解决推进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积极稳妥地实施好高效课堂推进工作。要在全市教育系统形成一种氛围,即支持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败者,孤立观望者,奖励成功者,以高效课堂改革的实效为素质教育在课堂这个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上找到新的平台,为恩施教育的健康发展、内涵发展趟出一条新路,让教育真正成为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 恩施市教学研究培训中心负责人向彪认为,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作成在课堂,功在课外;成在校长,功在教师;成在学业,功在素质;成在学子,功在国家;成在当下,功在千秋。向彪说,恩施市通过上下不懈努力,已经呈现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营造了好的法治环境;市教育局的科学指导和强有力的领导,营造了好的工作环境;全体研训人员的团结一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营造了好的教研环境;全市各学校的转作风、正校风、强师风、抓学风,营造了好的教学环境;社会各界的支教、助教,营造了好的社会环境。全市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把握新机会,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业绩,全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市”而奋斗。 据了解,经过4年的实验、总结与提炼,恩施市充分发挥中小学校长在课改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稳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先后下发了《恩施市教育局关于推广试点经验,加快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恩施市中小学教学管理规定》《恩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常态化的指导意见》《恩施市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作奖励考评方案》等5个指导性文件,初步完成了中小学高效课堂的学科建模、课堂建模工作。 目前,恩施市成立了由市研培中心教研员牵头、课改试点学校教师参与的17个“高效课堂”推进专家指导组,建立了市一中、小渡船中学、市实验小学等6个中小学校长、教师课改培训基地,在全市130多所高中、初中和乡镇办中心小学及部分村小范围内,按照“全面推广,分步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实施步骤,分别推广恩施市一中“423”高效课堂、小渡船中学“学-教-练”高效课堂和市实验小学“361”快乐课堂的课改成功经验,构建了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学生在思想品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郭辛林 蔡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