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记者李会嫔 2015年新一年的第一个月,耳闻目睹了几件关于孩子们冲动后放弃自己生命的事情,让人心情沉重扼腕叹息。关于孩子们的自杀行为,本报不止一次关注过,每次的关注都本着淡化事件,从心理学角度帮助家长理解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寻求防范方法和解决之道。此次接二连三的事件的发生,让记者觉得,在给孩子们补好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这两堂课的同时,从家长和学校角度如何早期发现这种情绪苗头,避免在此时刺激孩子情绪,让孩子情绪宣泄疏导,防微杜渐可能是更合适的解决之道。
每一起事件背后都是冲动魔鬼作祟 1月10日清晨5点左右,石家庄市某中学一名高二女生被发现死于校内女生宿舍楼下。据该校办公室主任黄老师介绍,此女生为该校高二年级学生,平时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事发前并没有什么异常,只是据该女生舍友回忆,1月10日凌晨1点左右,她们曾听到该女生与远在辽宁的男友打电话,通话中发生了争吵,该女生当时哭了,几位舍友劝了几句后就睡着了,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这样的悲剧。 1月20日,吉林榆树市一年仅11岁的五年级男孩,因没写完作业,被父亲打了,从自己家的6楼跳下,男孩的父亲发现孩子跳楼后,急速跑下楼,还没有来得及穿上衣,赤裸上身抱着孩子来到当地医院抢救,但男孩到医院后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1月21日,在义乌打工的四川男子刘先生像往常一样,骑着三轮车送儿子去学校。儿子13岁,马上要小升初了,可最近几次模拟考成绩却不怎么理想。一路上,刘先生边骑车边跟儿子唠叨,让他努力学习。正当他说得起劲时,坐在三轮车后面的孩子突然纵身跳下车,跑了几步,二话不说一头跳进了路边池塘。等刘先生将儿子抱上岸时孩子已经全身僵硬。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搜集了2013年发生的79例中小学生自杀案例,其中57例报道了明确自杀原因的案例显示,“成绩下滑或不理想”“教师行为当”“作业没完成”“家长期望值过高”“被家长批评”等是导致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该蓝皮书认为,中小学生自杀的根本原因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石家庄市第十三中学心理老师田晓莉老师分析,现在的青少年个性鲜明,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在求学时遇到较大压力,在人际交往中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疏导,就会产生情绪问题。当这种情绪遇到强烈人际关系冲突之后,青少年容易出现应激的冲动行为,跳楼和跳河之类的事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据了解,在国内,许多跳楼跳河等应激自我伤害行为者并没有精神疾病,多是在遇到强烈人际关系冲突之后迅速出现的冲动行为。60%的中国自杀身亡者患有精神疾病,而在国际上这一数字超过90%。青少年发生跳楼跳河等这种冲动行为的原因很复杂,与行为者本身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也与青少年所受挫折教育生命教育有关,同时也跟家庭缺乏对孩子深层次的交流与关心有关。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