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伟在阐述师生关系。 “老师不一定就一定高过学生,即使只就知识而言,也是如此。”上周六,作为重庆文理学院前中文系主任、现任重庆科创学院院长的戴伟,出席了重庆文理学院文传院师生联谊会暨星湖写作社校友会年会。 戴伟在阐述师生关系时表示,师生关系本质上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在人格上首先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因此,最高水平的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手画脚,而是给学生搭建一个成长的平台。 教师存在的价值在于学生 戴伟说,从“教(斅)”和“学(學)”这两个字的同源关系来看,古人对“教”与“学”的关系把握得比较准确。《尚书·说命下》提到“斅學半”,意思是说教学和学习同等重要,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和“学”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教”必须有对象,“学”必须有目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的。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存在的价值也在于学生。苟无生,何以有师?在中国文字当中,“授”、“受”同源,“教”、“学”同源,这是很耐人寻味的。 戴伟说,师生关系是一个传统话题,一般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其实,这种看法隐含着实际上的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师生关系本质上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在人格上首先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在星湖写作社成长过程中,往往是师生共同切磋,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平等和谐。 老师知识不一定高过学生 “老师不一定就一定高过学生,即使只就知识而言,也是如此。”戴伟说,他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就有某副教授在讲巴尔扎克时说他的表现手法“细贰”,把“腻”读成“贰”。还有某讲师讲《诗经》,居然把“豳风”说成“幽风”。 “当时在课堂上我难过极了,现在我释然了。”戴伟说,后来读书,看到著名学者何兆武说他小学时读《水浒传》,把“天罡”读成“天置”,把“地煞”读成“地熬”,一直到他长大以后,才被堂兄纠正过来。冰心说她小时候读小说,不认识的字就胡乱念,使得她在成人以后还常念白字,遭人笑话。著名作家陈世旭也曾自曝其短,他在岳阳楼参观,凭自己的一知半解妄加评价,把真迹说成赝品,令陪同者大吃一惊,真相揭开,令陈世旭无地自容。 戴伟说,任何人都是有缺点和错误的,不但个体如此,往大点说,一个单位,一个学校也如此。人类思想发展的规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和节点中的每一个定论,毕竟是对当时现实的反映,只是当时的认识。时过境迁,它说错就错了。所以说,传播文化和思想的教师,决不可能一直都是正确的。 最后,戴伟强调,最高水平的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手画脚,而是给学生搭建一个成长的平台。 老师是学生的精神文化家谱 作为一家从师范院校转型而来的综合性本科院校,重庆文理学院以文化教育管理改革和尊师重教闻名,尤其以该校文传学院星湖写作社为代表的社团人文教育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天的师生联谊会上,该校星湖校友会上百名学生面向历届教师,默诵“悠悠师恩,山高水长”的颂歌,三鞠躬叩谢师恩,感动了每一位教师和学生。 曾经担任古汉语老师的戴伟、美学教师的黄洁尽管已经退休,仍然拿出自己的文章,当场为毕业多年的学生讲授教师和学生、创新和守旧、校园与人文的关系,深深的感动了每一个人。重庆文理学院副校长万书辉、重庆工商大学教授黄洁、重庆电信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周及至、重庆文理学院文传学院院长李天福、教育学院书记魏良福、国际学院书记沈远川等曾经担任过文理学院中文系历届院系主任的高校教育管理者更是结合该校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实践,认为文化的复兴,首先是教育的振兴,情感的交融。对星湖写作社作为一个高校社团,能够从文化学术谱系的角度切入高校人文教育,情感教育予以高度评价。 腾讯大渝网总编辑、星湖写作社校友会会长张采兵以自身的经历表示,复兴文化,首先要尊师,惟有教师感到尊严,文化才有温度,才有情感,才会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两江新区新闻宣传办副主任杜术林认为,一所大学的历届教师们和管理者们,就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谱系,在当前国家倡导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对其人文历史、学术历史予以追寻,将更好的启迪学术,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情怀,也更接地气。民间兴起“致青春、谢师恩”这样的活动,对文化传承和德行教育,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可以视为一项积极的社会治理、文化治理行为。 ‘教’和‘学’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教’必须有对象,‘学’必须有目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的。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存在的价值也在于学生。” 记者 卢婉娉 通讯员 于璐 潘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