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走40分钟路求学 杜桂仁家里有四口人,除他父母外,还有一个上大学的姐姐。“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姐弟俩一定要努力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无论我们家有多贫困,父母始终没让我们放下学业。”杜桂仁说,小时候,他与父母临时住在哈市团结镇,租了一个非常简陋的平房,靠拾荒和收废品为生,“我家住的村子距离学校很远,我都是提前一小时出发,步行40多分钟才能到达学校,那时候我7岁。” 16岁照顾生病父母 杜桂仁一家现居住在宾县宾西瑞丰村草甸子屯,低矮的房屋、破旧的家具、吱嘎作响的铁床,无不体现生活的窘迫。父亲杜福顺告诉记者,妻子张召荣患有股骨头坏死,而他患上了肺结核,“我和孩子他娘的药费花去了家中本不多的积蓄,外债也欠下不少。”杜桂仁的姐姐考上大学时,为给女儿凑学费,杜福顺卖掉了家中的老宅,“现在住的地方是亲戚不住的旧房子,他们可怜我们,才没有收房费。”杜福顺还告诉记者,儿子杜桂仁虽然不爱说话,却对父母特别孝顺,拿药、做活、照顾人,样样都在行,“有时候他妈犯病了,骨头疼得不行,汗珠噼里啪啦地往下掉,儿子就给他妈拿湿毛巾擦汗,用手按摩,那时候他才16岁。” 20岁期盼大学生活 推开一扇简陋的木门,看见杜桂仁正在菜地里摘豆角,“这是柿子,这是白菜,这是黄瓜,我家的菜都是自己种出来的,我娘说,省点菜钱,攒起来,给我和姐姐出学费。”闲下来的时候,杜桂仁总喜欢趴在自己屋里的小窗户前向菜地里看,幻想着,九月份收获农作物果实的时候,自己也能背上书包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报到。“我不想错过上大学的机会,希望能有一个奇迹发生吧。”杜桂仁淡然地说着,笑着看着坐在身边慈爱的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