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镇安-镇安县主流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 | 镇安概况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禹佳言:一餐饭岂能承载对恩师的感念?

2014-06-10 10:27 | 来源: 网络整理 |
我要分享

  高考结束,不少学生家长开始热衷组织“谢师宴”,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但今年,多所中学不约而同地发出通知,不允许参加任何形式的学生答谢老师的谢师宴。“高考前,学校开家长会,老师明确表示,将谢绝参加任何谢师活动。”金牛区一高三考生家长告诉记者。(6月9日《成都商报》)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高考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生们都带着家长、老师的殷切希望卯足劲儿奋力一搏。高考战场的硝烟逐渐散去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家长用各种“谢师宴”来表达对老师多年传业授道解惑的感激之情,然而现在,“谢师宴”已经悄然变味,有的家长已经不是庆祝孩子升学成功,而是以谢师宴这种形式收礼钱,这种“物质化”的感恩,歪曲了本意,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
  中国是礼仪之邦,尊师敬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在我国古代,老师在社会中有相当高的地位,古人所列举的应该受到特别尊崇的对象是“天地君亲师”,其中老师就占有一席之位,而“吃饭”在我国也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它是人与人之间联系、交往的纽带之一,是人们互动、往来的一种手段,所以吃饭在中国有特殊意义,是中国文化的内容之一。孩子“跳跃龙门”,家长当然觉得无尚荣光,所以请老师吃顿饭,表表谢意本也无可厚非,但目前社会上流行的“谢师宴”似乎变了味,它除了是表达“感恩”这个含义,还成了孩子家长互相攀比炫耀的重要手段,甚至深华成为“升学宴”,各个商家趁此机会推出的“学有所成”、“前程似锦”、“鹏程万里”、“状元及第”等价格不菲菜宴层不出穷,结果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身不由己地深陷这种疲惫的游戏,让“谢师”的传统美德变得物质化和庸俗化,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其实,谢师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宴请只是其中的一个表达方式,并不是非要选择宴请,但宴请作为人情基础,肯定会起到更好的沟通作用,家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度”的请老师们一起吃吃饭,谈谈孩子的过去与将来,也在情理之中。但“师恩”并不是用一场高端大气上档次“宴请”就可以表达完的,家长们与其花很多的钱财和精力去宴请宾客,倒不如好好陪孩子聊聊天,看看书,讲讲为人处事的一些道理,拜访些德才兼备的前辈,用道德的力量来感化、影响孩子,这样做也许还孩子们会更加懂得应该如何感“师恩”。
  稿源:荆楚网
  作者:禹佳言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图片推荐
  网站介绍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9 爱镇安_镇安在线_镇安县门户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