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 见习记者 程俊峰 通讯员 鄢威
张华 工作照 荆楚网 记者 程俊峰 “科研和教学不能分开,只有紧跟学科前沿,有创新能力,教学才能焕发活力。”张华这样诠释“科研是源,教学是流”的思想。 现任武汉科技大学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的张华,是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中共湖北省第八届、第十届党代表,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人才,2012年湖北省三八红旗手,2013年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绿色制造标准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专家。纵使拥有众多光环,她至今仍然坚守在科研和教学的第一线,从没有一丝懈怠。 潜心研究,学术领域沉淀丰硕成果 作为国内早期发起者和推动者之一,张华在绿色制造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绿色制造体现了制造、资源和环境三者不可分割的关系,是从根本上解决机械制造业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 2001年在校院各级领导及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张华克服实验条件有限,人手不足等困难,在强手如林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历经了五轮评审与淘汰,终于成功地拿到了国家863“十五”规划的首批项目《面向绿色制造的工艺规划关键使能技术及其应用支持系统研究》的资助。同年,制造系统工程的理论框架研究荣获了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06年张教授成功获得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绿色规划与优化运行技术》的资助,实现了我校作为牵头单位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零的突破。同年,《绿色制造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体系研究》荣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2012年2月,继成功获得2006年、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后,张华率领自己的团队开始了新一轮的基金申报工作。“那段经历太痛苦了!”当时参与基金申请书撰写的肖明老师回忆说:“每天都在办公室写本子,整个本子差不多改了五十多稿,推倒重写至少三次。一有新的想法就讨论,办公楼关门后课题组还常常在路灯下继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华率领她的团队在绿色制造研究领域中,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多项成果处国内领先和世界先进水平,获省部级科学奖励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多项;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0余篇,出版《绿色制造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著作4部,出版《机械产品绿色制造术语》等国家标准6项。 积极探索,三尺讲台尽显教师风采 “教好课是我的本职工作。”张华长期耕耘在教学第一线,把满腔的爱撒向了每一个学生。从教28年来,她先后为本科生讲授《机械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近20门,为研究生讲授《绿色制造》等课程近10门,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30余人。她指导的毕业研究生中,多人获得湖北省、学校优秀研究生论文奖、优秀科研成果奖。 “上张老师的课要聚精会神,稍不注意被提问,答不出就糗了。” 05级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张旭刚说。课堂上,张华十分注重与学生互动。在安排课堂讲授的同时,她总会安排几次课堂讨论,让学生自己做课件上台过把“老师瘾”。课下,不管哪位同学有问题找她,总是热情回答,还常主动打电话给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她新颖有趣的讲授方法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深受学生的喜爱,也赢得了领导和同行的赞许,多次获得学校教学竞赛优秀奖、教学检查优秀教案等奖励,2010年获得中国教育界联合会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在研究生指导上,张教授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学术道德修养,要求研究生所有的论文都要经过她审定后才能投稿。06级研究生夏弘说:“张老师要求很高,论文从完成初稿到投出,修改十几遍是常事,有的甚至修改二、三十遍,就连文中一些小细节也不会放过。” 在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同时,张华还十分重视教学研究。1992年她调入武科大,教学任务从最初每周10学时迅速增加到每周20学时,甚至达到每周30学时。 教学的全心投入虽然不能让张华物质上富有,但却让她收获了为人师者最可宝贵的精神富有。“您对我们的爱,您的言传身教,让我们终身受益。”每年教师节、春节,面对学生们寄来的明信片和发来的邮件,看到学生们最真挚的话语,张华总是笑得合不拢嘴。 作为我国绿色制造发起者和推动者之一,张华以其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斐然成绩和满腔热心,诠释着一名女性,一名党员、一名高校教师和一名环保践行者的价值。 2007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与H.J.McQueen教授 2008年合肥工业大学第1届绿色制造国际研讨会04 2011年孔建益校长颁发张华教授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证书 2013年4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植树 2013年张华教授指导学生进行机床实际操作 张华教授作高校制造自动化第十届学术年会主题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