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试点公务员分类改革后的几年内,深圳4万多名公务员中聘任制超过了3200名,但无一人被解聘。(4月6日新华网) 在全国各地基层公务员因工资低而大倒苦水,纷纷“吐槽”的大背景下,我们“惊奇”地发现了“新大陆”:聘任制公务员无一人诉说工资问题,甚至连其工资多少都忌讳莫深。是的,他们有啥好说的呢?他们动则上十万,甚至数十万的年薪,说出来无异于炫耀,只会让委任制公务员羡慕不已,甚至嫉妒和恨。深圳3200名聘任制公务员无一人被解聘,更让他们有一种“成则为王”的优越感。不仅无一人被解聘,而且他们也不愿意主动辞职,毕竟难找到第二个这样的熠熠生辉的“金饭碗”。“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是这些聘任制公务员主动辞职的普遍心态。 聘任制公务员的工资高,让他们毫无生活的后顾之忧,因而能够心无旁骛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比起基层委任制公务员尚且还在为养家糊口发愁相比,聘任制公务员理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前程,兢兢业业,多做走基层,访民忧,解民难的好事、实事,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中流砥柱。 但是,不可否认,聘任制公务员的高薪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符合高薪养廉的理论。新加坡就是一个在高薪养廉方面做得很成功的国家,正是因为实行了高薪政策,公务员都倍加珍惜自己的“金饭碗”,他们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断送了自己的锦绣前程。新加坡国家里,公务员队伍中哪还有让人头疼的“四风”问题呢? 3200名深州聘任制公务员无一人被“拿下”,显示出聘任制公务员称职率是百分之百,这是可喜的一面。 但是,正是由于3200名聘任制公务员无一人被“拿下”,却又让人忧心忡忡。试想,3200名聘任制公务员难道就没有一人表现得差强人意的?难道他们个个都比委任制公务员的水平高得多?恐怕不尽然吧?而且,聘任制公务员的称职标准必须要比委任制公务员的称职标准高很多,毕竟“身价”不同,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理应水涨船高。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反过来说,多得自然就要多劳。聘任制公务员因其拿着让委任制公务员望尘莫及的高薪,自然要比委任制公务员付出更多的创造性劳动,以体现出物有所值。 因此,对于聘任制公务员,必须要有一定的淘汰率,不能让聘任制公务员重新走上“铁饭碗”的“怪圈”,否则,他们的才能也会因无压力而大打折扣。要建立聘任制公务员能上能下的良性互动机制,充分调动聘任制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且,对聘任制公务员的考核要动真格,每次考核都要让聘任制公务员“出出汗”、“红红脸”,以此推动聘任制公务员的水平的步步高和责任心的与日俱增。同时,要加大聘任制公务员的选拔力度,不要聘任制公务员一到期,就亟不可待地和他们签订续聘合同,要再次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保持聘任制队伍的高、精、尖。只有这样,才能让委任制公务员奋起直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可喜局面。这才是建立聘任制公务员队伍的长久之计。 稿源:荆楚网 作者:龙继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