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的频繁跳槽会给跳槽者留下“记忆效应”,心态浮躁,遇到困难容易抱怨和逃避。更换舞伴,并不能改变一个跳舞者的技术差的实事。如果一个职业人士在职业中遇到问题没有有效解决,而选择了跳槽逃避,那么在他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同样的问题等待他。
重新做职业规划,首要考虑的是职业方向。 我再也无法忍受了,我一定要离开……” “接下来去哪呢?是否会比现在更好一点……” 已晋升到管理职位的李小姐,想起去年的纠结和挣扎,现在不免暗自庆幸。 李小姐本科毕业后在数家公司从事过不同的工作,因一直对工作不满意,而决定考研改变自己的职业现状。李小姐硕士毕业于某名牌大学后,于四年前来到这家知名网络公司从事编辑工作。 网站编辑工作,外表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工作压力很大,经常性加班。虽然天天在整理各种专业文章,但终究是纸上谈兵,自身专业能力提升有限。最让李小姐受不了的是,公司对自己负责的版块的定位经常性调整,换一个领导换一套思路,差不多每个季度都有新的定位和调整要求,常常搞得自己焦头烂额。 李小姐离职之心其实从一进入这家公司就有,时弱时强,经常随着工作状态的变化而起伏。去年劳动合同期满之时,正是李小姐最为纠结和挣扎的时候。是为了理想而离开,还是为了生活而苟且?纠结中的李小姐向作为朋友的笔者寻求帮助。我们当时的探讨思路如下: 首先,是否跳槽,或是重新做职业规划,首要考虑的是职业方向。一般来说,可以从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适合度三个方面考虑,如果一个人在这三方面都符合某项工作,那么这项工作就是一个人可以追求一生的工作方向。也就是说,你喜欢不喜欢这个工作内容,有没有能力把这个工作做好,你适不适合这个工作对人的个性、形象等方面的要求。 李小姐想想说,我其实是非常喜欢从事文字编辑工作,而不是起专业研究;以前的工作也证明我已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再说,读者和领导也是认可我的工作,说明我还是适合这个工作的,所以这个职业方向是我要的。 其次,要考虑工作的适应性,也就是人与当前工作要求的匹配适度。职业方向是个大的方面,具体到不同的公司不同层级的职位,其匹配性要求不同,经常需要人和岗互相的适应调整。 李小姐说,我的问题就出在这儿,工作内容繁杂量大,且经常性调整。经过我们分析,工作内容可通过工作规划与计划进行优化梳理,或与公司沟通协调,对工作内容的条理性或优先序进行调整。 关于版块定位的调整,其是网络媒体的特点,应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根据内外环境变化,提前做好几个调整方案供领导决策。谈到这儿,李小姐似乎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 最后,是薪酬回报方面的权衡。俗话说,有作为才有地位,有地位才能谈分配。只有在个人价值创造提升的前提下,才可能有较大的薪酬增长。以李小姐目前的经验和能力,即使跳到其它公司,依然是从基层做起,薪酬回报方面很难有较大的提升。 经过我们分析,李小姐意识到了很多自身的问题和需要与公司沟通协调的问题。最后,李小姐选择了安心卧槽,一步步来解决当前的工作困难。一年后,李小姐工作局面大为改善,并逐步走上了管理职位。 点评: 好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换出来的。曾经的频繁跳槽会给跳槽者留下“记忆效应”,心态浮躁,遇到困难容易抱怨和逃避。更换舞伴,并不能改变一个跳舞者的技术差的实事。如果一个职业人士在职业中遇到问题没有有效解决,而选择了跳槽逃避,那么在他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同样的问题等待他。 在职业人士成长过程中,有个适岗成熟度曲线,一个人在岗位上工作的第1年,基本上是在探索和学习阶段。工作不满一年就跳槽,尚处于职业探索阶段,难以积累职业能力。第2至3年,是其能力和经验快速上升阶段。 如果员工能力和经验得到了有效提升,可以升职为基层管理者。第4至7年,是其适岗的成熟阶段,也是价值创造的最好阶段,一般可提升为技术骨干或中级管理者。成熟阶段性以后,员工对岗位价值的提升空间较为有限,一般需要为员工提供新的成长空间或储备新的职业能力。 (本文作者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专家,资深人力咨询顾问,知名咨询公司合伙人) (责编:于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