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阎安在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上以第一名的票数摘取了诗歌奖,也为我省实现了鲁奖诗歌类“零的突破”,具有特殊的意义。陕西作为文学大省,长久以来由于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的成就太大,以至于诗歌、散文等文体的创作成就没有被过多关注。昨日,记者在省作协《延河》编辑部见到了新科“鲁奖”获得者阎安,他正在紧张筹备中国作协为“鲁奖”得主推出的作品集,记者和他的话题就从诗歌展开。
陕西诗歌创作流派纷呈
“现代社会进入了轻阅读时代,这是针对整个时代而言的。这个时代还有多少人写诗?我想说人数肯定是史无前例地多,因为对现代人来说,他们写诗不是抱着某种信条在写,更多的是爱好写作和兴趣写作。”阎安认为写诗的人不少,全国而言都是如此,不单单指陕西。而陕西作为一个文学重镇,诗歌创作在全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为陕西叙事文学过于发达,很多人以为陕西的诗歌写作比较弱。但事实上,陕西诗歌写作力量较强,诗歌写作水准也较高。”
阎安认为,新时期以来三十多年间,在所有的文学文体中,真正能做到文学观念和美学进程同步的只有诗歌,不过由于诗歌这种文体的特殊性,导致其无法与读者同步。作为读者来说,更习惯于读跟自己生活接近的东西,比如小说,比如散文。“陕西诗歌写作一直很兴盛,而且有个显著特点,流派纷呈。很多省市的诗歌创作呈现趋同性的特点,但各种各样的诗歌写作流派在陕西都有自己的圈子和代表人物。陕西诗人的创作绝不雷同,如果不看署名,你完全能从文风上判断是哪个诗人所写,这样多种多样,更成气候。”
民间的诗歌创作力旺盛
除了流派纷呈,阎安认为陕西诗歌繁荣还有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地下写作”:“很多诗人活跃在互联网上,各种民间写作、民间刊物也都非常盛行,民间诗歌交流活动也不少。但他们并不一定非要追求公开发表,他们通过互联网、自媒体等方式,交流、传播都进行得很隐秘。”阎安说:“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认为写诗不是为了社会而发声,更多的是他们的自我观念要和语言发生关系,他们要通过文字感怀,所以并不主动追求社会的认可。这是一个隐蔽庞大而又普遍的群体。”
作为一个诗人,阎安表示要静下心来创作,诗歌创作也是个体劳动,不能掺杂功利心:“掺杂了功利心的创作就不再纯洁。关于陕西诗歌未来的发展,我更主张通过文学自身的规律,让他们自发性地优胜劣汰,让诗人真正成长起来。”
记者张静实习生庞敏
[责任编辑: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