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冬季,灰霾持续,不仅视野模糊,连呼吸都觉得不畅。不是说节能减排吗,怎么气味还那么难闻?不是说退耕还林吗,怎么空气还那么肮脏?由于灰霾严重,一些市民对陕西环境治理成果提出质疑。
难道节能减排、退耕还林,真的没有效果和意义吗?不!2014年2月,省气象局向省委、省政府提呈“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报告”,从植被、固碳、气候环 境等8个方面,用卫星图解方式,详述了陕西近13年来生态环境变化,并得出最终结论:陕西省生态环境整体向良性发展,局部问题不容忽视。
卫星遥感图,真实客观,公信力高。“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报告”3月19日在陕西日报全文刊发后,引起社会各界热议,重燃大家对“美丽陕西”的期望,包括一些政府部门的同志兴奋地告诉记者,通过这份权威的“卫星”评估,进一步树立了加快治理陕西生态环境的信心。
生态环境治理不能因“霾”废食
2013年冬季,有几天西安上空的灰霾特别严重。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简称遥感中心)主任范建忠上下班也戴起了口罩。市民们议论纷纷:“整天说关停并转,治污减霾,咋个越减越多?”“西安污染这么重,已经不适合人居住了。”灰霾,已成为西安人心头挥之不去的“痛”。
群众的议论,让范建忠心头倍感沉重。13年来,遥感中心一直在用卫星“追踪”全省的生态环境变化。他心里明白,陕西的生态环境一直在向良性发展,治理决不能因“霾”废食,一叶障目。
要提振大家对“美丽陕西”的信心,就得让全社会了解陕西生态环境的“真面目”。13年的卫星资料摞满了几个柜子,要从中筛选合成出具有前后对比效果的卫星 实景图,并据此作出监测评估结果,并非易事。在范建忠主导下,遥感中心经过艰苦努力,终于筛选合成出9张卫星实景图,分析出2000年到2013年各年份 的数据,并绘制成曲线变化图13张,配以简短文字,制作成“陕西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报告”。该报告图片对比鲜明,简明易懂。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2000年以来,陕西省降水增多,气温变化不大,气象干旱程度偏轻,沙尘天数下降,扬沙明显减少,省内黄河水系支流输沙量呈下降趋势。 尤其是植被覆盖增加最为突出,原来大片大片黄色的区域,现在都被绿色覆盖,原来的浅绿色,现在变为深绿色。最为珍贵的是,由此产生的植被固碳量达到 6937万吨/年,年均增加148万吨;植被释氧量年均增长397万吨。
《生态评估》报告,客观展示了陕西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效。呈报后,立刻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极大地提振了群众对陕西生态的信心。
创新精神加快气象“二次创业”
“从‘求温饱’到‘求环保’,从‘谋生计’到‘谋生态’,人们的观念已发生了巨变。”省气象局局长李良序说:“气象服务,要紧跟这种观念的变化,及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服务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用创新、创造的精神,加快气象的‘二次创业’。”
1999年,陕西省提出实施“山川秀美”工程,陕西气象改革以此为切入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从2000年起,遥感中心主动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的手 段,以卫星图片直观、客观,不容造假的优势,全程“追踪”全省生态建设和环境变化,直观地检验全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的效果。
要进行比对,就要先摸清陕北植被覆盖率的“底细”。陕西省面积20万平方公里,几乎每张遥感图上都有云层遮盖。为获得全面、真实的数据,需要从无数张遥感图像中合成一张“看得清”的图片。
2009年11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时任国家林业局局长的贾治邦,举着两张卫星图片对中外媒体说:“这两张图显示的是我的家乡陕西, 退耕还林之前与退耕还林之后的变化情况。2000年陕北全是黄的,现在都变绿了。”这两张图正是遥感中心提供的,当年可谓轰动一时。
“从‘山川秀美’到‘美丽陕西’,不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涵盖的内容也越来越宽泛,我们要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范建忠说,“例如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 词是城镇化,还有幸福指数。对此,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监测分析,一个城镇究竟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住宅,才是最合适的,才能不断提升人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