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5月16日电 2014年是习水县项目建设决战年,全年计划实施项目67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62个,续建项目111个,总投资807.53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33亿元,项目数量多、投资规模大,项目调度监管困难。为确保全年绝对值进全省前26位,全市前5位,增速进全省前30位,全市前7位,习水县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行以“民意在一线掌握、民主在一线发扬、民诉在一线化解、民生在一线改善、民风在一线引领”为主要内容的“一线工作法”,围绕“党性要强、服务要优、作风要实、发展要快、为政要廉”,掀起向责任、向制度、向作风要效率的“效能革命”,切实加强效能建设,转作风、聚民心,增效能、促发展。 落实责任抓效率。一是将党的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小康创建等县委、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的任务目标实行项目化管理,分解到具体的产业、园区、企业、项目、乡镇和部门。定指标、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限、定奖惩,将具体工作“项目化”,落实到人、具体到点,列出时间表,倒排工期。按照1个项目、1名领导、1班人马、1个机制要求,全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均挂帮包保项目、乡镇和部门,通过层层落实、层层加压,实现工作日事日毕、日清日结,不欠账、不拖沓。回龙镇实行工作任务“菜单式”管理,将每项工作从安排到实施到办结进行全程跟踪,使工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提升全镇工作效率,增强部门及干部执行力。 健全制度保效率。一是制定了项目建设“五个一线”(一线定规划、一线定项目、一线审批、一线调度、一线督查)工作制度,要求“项目在一线调度、问题在一线解决、审批在一线办理、矛盾在一线化解”。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全部到一线去推项目、解难题、抓发展。二是严格执行“日调度、周汇总、月考核、季总结”调度制度,每天梳理问题,每周汇总情况,每月督查问效,每季兑现奖惩。三是制定了《习水县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问责暂行办法》,严格执行“一次通报、二次约谈、三次问责”问效制度,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 强化管理提效率。投入资金10万余元建立了重点工作电子监察系统,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强化项目建设调度,将全县116个重点项目纳入系统监管和现场督查。严格按照“周汇总”的要求通过系统平台填报,通过系统运行,及时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核查,及时整改,实现了一个平台、多部门共享信息的目标,避免了项目实施单位多头报送、无序报送的问题。县纪委、监察局根据项目办反馈情况实施重点抽查,凡是填报的信息不真实,将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根据系统发出的预警、黄牌、红牌信息,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将实施行政问责。今年来,开展专项督查11次,共发出督查通报3次,发出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14次,提出整改意见22条,16名违规干部职工受到县乡纪委和纪工委(监察分局)的问效问责,11个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乡镇采取召开会议、专题整改、规范制度等不同方式落实了整改措施。 转变作风增效率。一是“战时状态”提振精神。县委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响亮提出“到一线去,决战2014”,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提振精神,进入“临战状态”,切实增强不甘垫底的自尊心、不能垫底的危机感、不会垫底的自信心。主动作为,以饱满的情绪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二是认真组织开展“三晒两评一报告”活动。召开了全县“三晒两评一报告”承诺大会,组织重点单位的3名主要领导、5名副职领导和10名股级岗位干部开展公开承诺,并现场录制,在电视台播出,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干部履职意识。三是动真碰硬正风肃纪。以“效能革命”为加强作风建设的主要载体,大力整治“四风”,认真解决“慢作为”、“乱作为”两个问题。制订了《工作作风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7项专项整治”任务和工作要求,先后6次派出督查组18个,针对公款吃喝、公车使用、工作日午间饮酒、上班时间打牌、各单位购买节礼、工作纪律和到岗到位等情况以及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农村违规办酒等问题进行了明查暗访,督查单位67个,乡镇24个,27家(次)酒店、44家(次)茶楼会所,14名干部被点名道姓全县通报批评,并分别被警示诫勉、扣发工资等处理,3名干部被给予党政纪处分。 统筹推进促效率。注重统筹兼顾,把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始终,同安排、同调度、同考核、同奖惩。今年1至4月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5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0.4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6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1元,分别同比增长17.9%、36.4%、22.9%、13.4%、12.3%、15.15%。实现了教育实践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两不误双促进”目标。(孔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