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装修的房子,想尽快入住,又怕甲醛污染,怎么办?许多人就找到专业公司进行“空气检测”并治理。近日,记者采访发现,银川市室内空气检测行业存在很多“猫腻”,其中,以低价检测为“饵”,高价推销化学治理剂、空气净化器等最为突出。
放长线钓“大鱼”
去年,银川市金凤区鲁银城市公园小区业主张磊的新房刚装修完,找到一家室内空气检测机构,花400元想买个“安心”,却引来更大的担心:新房被检测出甲醛、苯严重超标,其中甲醛超标达10倍。检测人员说这些物质严重超标会“致癌、引发肺炎、死亡”,并推销一款“一个月彻底根除”污染的空气净化器,张磊随即就花5000多元购买了一款。几个月后,家中依然有异味,张磊找该检测机构理论,却被以“该检测人员已辞职”“你自己使用不当”等理由拒之门外。
近日,银川市民宋先生装修完阅海万家小区的新房,在网上查到银川市一家检测公司的电话,每间房屋检测费用仅100元,宋先生立即预约检测。随后,该公司工作人员携带一台小仪器,插上电,在3间卧室里转了一圈,检测结果就出来了:所有房间甲醛皆超标,儿童房苯也超标。检测人员拿出一种化学治理剂说,该产品可快速治理室内空气污染,比开窗通风快许多,且平方米仅需25元,3间卧室共需3000多元。这名检测人员还说,此款治理剂效果快、品质好、价格便宜,其他产品治理一套房子要1万多元。
记者发现,该检测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上,没有检测时间、房屋面积等信息,也没有公司印章,“报告编号”“检测地点”全部为空。检测项目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TVOC的标准数据,都是手写,分别为0.22、0.11、0.17,不合格项目甲醛,只是在“(不)合格”上打了一个对勾,苯超标的儿童房,测点值甚至被涂抹过,对勾也打在“合格”栏。
治理方式五花八门
昨天,银川某环保科技公司工作人员表示,130平方米以内的房屋,上门检测需400元钱左右,每增加50平方米多收100元钱,检测项目包括甲醛、苯、氨、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四个项目,根据检测结果,轻度、中度、重度污染的治理费,每平方米分别按20元、25元、30元收费。
记者问:“公司具备CMA(国家计量认证)吗?”该公司工作人员说:“如果需要CMA认证也可以做,但检测费用为1500元。一般CMA认证用于建筑竣工验收,家里检测没必要出具。”他还说,该公司根据污染源主要采取甲醛清除剂和光触媒技术进行治理,光触媒技术清除的有效时间为5年至8年。
记者网上咨询时,很多机构表示检测费用低廉,但所用化学治理剂的品牌五花八门。问及是否有资质,多数检测机构的回答都很含糊,有的说“不需要”,有的说“我们干这个很多年,你放心”,有的说“我们代理国际品牌,不用CMA”……
检测空气质量须持证
据宁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能源化工室副主任简敏捷介绍,目前国家室内环境检测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强制性标准GB50325,也就是基本标准,检测项目有甲醛、氨气、笨、氡以及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另一个为推荐性标准GB/T18883,检测项目达19项。宋先生的检测报告,参照的是GB50325,但检测内容却和标准不太一样。按照国家规定,检测机构必须具有国家计量认证,检测报告上必须有CMA标识,一些权威机构甚至有CMA、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两项标识。
简敏捷说,由于室内环境污染问题涉及污染检测、工艺控制、室内环境评价和各种净化治理技术的掌握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于2005年开展室内环境检测、治理和评价人员岗位资格培训工作,必须是经过专业岗位培训的人员,才能从事室内空气检测治理。
据了解,该机构检测室内空气检测,每50平方米设一个点,每个点的检测成本不低于500元,检测报告至少需要7天才能出来。检测时要求也非常高,例如:检测甲醛和氨气需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苯和TVOC需要气相色谱仪,还必须配备三脚架、测氨仪、吸收管等。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前,需充分通风换气,但检测前1小时要门窗紧闭;检测成人房间,测试高度为1.5米,儿童房要降到1米;检测氡气等惰性气体,测试高度必须再次降低。此外,对检测点位置也有要求,把仪器随便放置到地上或者角落等,都会导致数据偏差。而有些检测机构不用专业仪器、不在密封空间规范采样,数据可信度非常低。
简敏捷表示,有一些有口碑的化学治理剂会在短时间起效,一些气体可以治理,有些气体却不能彻底根除,例如甲醛的挥发期就为10年至20年。此外,如果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化学药品,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宁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院长雷聪提醒,由于甲醛大多来自于粘合剂、苯大多来自于油漆、氡气大多来自于建筑材料,这些都是房屋装修不可避免的,要想减少室内污染,应尽量简单装修,购买环保材料。要想净化室内空气,应该开窗通风、多放绿色植物、活性炭,还可以使用换气扇等加快空气流通。此外,由于甲醛溶于水,可以使用加湿器。至于空气净化器,国家还没有相关认定标准,到底有没有用、作用有多大,目前还没有定论。(记者 杨超 实习生 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