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锐读/关注
2014.07.01 星期二
热电厂喷黑烟?下个采暖季有望根除老楼没法住?改造后焕然一新! 民生报道件件关心民情民意声声入耳
翻新后的曲水亭街7号院 记者张刚 摄 2月9日,本报对东新热电厂冒黑烟进行报道 4月24日,本报对复兴大街29号等老楼的问题进行报道 □本报记者 赵云龙 张晓莉 赵璐 刘女士的家在东新热电厂附近。很多年来,一到采暖季,热电厂滚滚的黑烟成了她一块心病。和附近众多居民一样,她一直期待着黑烟消失的那一天。今年2月初本报对东新热电厂“吐黑烟”一事的报道,很快得到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整治热电厂黑烟的行动马上展开。刘女士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下一个采暖季,东新热电厂的黑烟有望不再出现。 如今,新闻报道已成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听取民声的重要渠道。通过报道听民声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执政为民的行为准则、汇聚民意为民所谋的执政智慧和“情为民所系”的务实作风。 1东新热电厂黑烟 有望消失 一道长长的“黑龙”直冲云霄,有些刺鼻的气味弥漫开来……以往每到采暖季,刘女士经常要面对身边的这些苦恼。 “没孩子之前,觉得忍忍就过去了,有了孩子以后,担心这些气体对孩子成长有影响,天天发愁……”回忆起之前和黑烟相伴的日子,刘女士心有余悸。 她和丈夫都是普通工薪阶层,生活不富裕,但在她只做了简装修的家里,放着一台售价高昂的进口空气净化器。这是小两口为了孩子健康买的。 滚滚黑烟从东新热电厂冒出,灰黑色的烟雾蔓延开来……今年1月,有网友拍下了东新热电厂排黑烟的照片,发给了省环保厅“随手拍”活动,本报立刻跟进,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市委书记王敏对这篇报道作出了批示,我们马上开始‘会诊’东新热电厂的黑烟问题。”市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说,问题症结很快被找到,市环保部门立即督促东新热电厂改进,老的脱硫设备陆续被拆除,今年10月初之前就将完成改造,改变氨法脱硫的缺陷,利用石灰石膏脱硫法,防止烟尘中出现氨盐。改造完成后,东新热电厂的黑烟有望彻底消失。2老房已维修住得踏实了 房玉坤老人已经63岁,在复兴大街29号已住了30多年。这是座老楼,楼道里的窗户,已没有一片玻璃,只剩下斑驳的窗框。 走进楼道,地面凹凸不平,墙皮脱落,砖块露在外面,楼顶上还有裂缝。“一下雨就漏水。”房玉坤老人说,到了冬天,楼里没有暖气,她和年迈的老伴只能到别的地方租房住,每年租房得花3000多元钱,对老两口来说,这是笔不小的开 销。可是,不花这笔钱,又能怎么办呢? 这座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楼,是房管部门的直属公房。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霜吹打,似乎已经到了“风烛残年”,这让房玉坤在内的住户们颇为无奈。 4月,本报记者探访包括复兴大街29号在内的多处老楼,推出连续报道,道出老楼住客们的忧愁和期望。相关报道同样引起了市领导的重视,房管部门也掀起了一场“老楼维修战”。 “得知这一问题,我们立即派相关工作人员现场查看,并筹措资金维修。”市中区房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维修计划制定好后,5月15日,对漏雨屋面进行了大修,更换了天井盖,从根本上解决了楼房的漏雨问题。目前全楼的下水管道、公共厕所的便盆、门窗也已经改造完毕,可以正常使用。房玉坤等老住户们,将告别之前的“漏雨生活”。3 面上解决了根上也在治 修好复兴大街29号这座老楼,并不是个终点。济南不少“上了岁数”的直管公房,也正在进行改造。 在曲水亭街7号,九旬老翁吴印玉和老伴即将搬入翻修一新的家。他们在这里住了一辈子,养育了几代儿孙。“翻建之后,父母住在这我们放心多了。”吴印玉的四女儿吴双华说。 “(曲水亭街7号)翻建用时一周,花费四五万元。”历下区泉北房管所工作人员介绍,而这里,只是被列入历下区危旧直管公房改造计划的226处老楼中的一处。 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起,房管部门对所辖直管公房进行了“大检查”,并根据排查结果制定了翻建和大修计划。截至5月底,已完成或正在翻建48处、大修178处。 除了排查维修直管公房,济南还开始解决其他老旧房屋的安全隐患。市房管局组建了由150名房管人员组成的安全排查队伍,对我市建成区范围内1984年之前已建成、设计标准较低的房屋,和居民反映存有安全隐患的房屋等展开拉网式排查。截至5月底,各区房管部门已排查了多产权且管理单位不明确的老旧房屋3450幢(处),并将根据排查结果,专题研究房屋安全维护。 整治东新热电厂黑烟,只是我市改善空气质量的一个细节。“蓝天保卫战”正在方方面面展开:6月30日晚8时50分,位于工业北路的“黄标车联合办公室”里,20名工作人员仍在加班审核黄标车提前报废补贴的材料。据悉,我市提前报废的黄标车已超9000辆。市环保部门加密了对企业的检查频次,环保执法由过去的“计划性执法”变成突击、暗访等“夜查”……
专家点评 听取民声旨在为民所谋 近年来,我市主要领导几乎每天都要翻阅本报等报刊,通过新闻媒体特别是市级新闻媒体,对涉及百姓冷暖、城市发展等领域的事项及时作出批示,督促相关事项加快解决或落实。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3日至4月29日的近4个月时间里,市委书记王敏就本报报道作出的批示多达68条。目前,这些批示所涉及的事项多已解决,或正在加快解决。 经过梳理,不难发现,在批示的事项中,大多都和民生息息相关。其中,有的要求坚决刹住违建势头,“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责”;有的提出“对食品的监管一刻也不能放松”,要求坚决查处问题食品;有的则在要求相关部门明确责任整治“黑摩的”乱象的同时,提出“有的困难职工或其他困难群众靠此为生,要妥善引导,安排好生计”…… “通过新闻报道了解、掌握全市每天发生的大事小情,是领导干部听取基层民声、进而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郝丽说,新闻媒体肩负着为民发声的职责,领导干部通过新闻报道等渠道广泛听取来自基层、来自百姓的心声,汇聚民意、为民所谋,折射出的是执政为民的行为准则和“情为民所系”的务实作风。
返回本版
|